第353章这是整个人间的愿景
这是一场血腥且无趣的战争。
铅云覆笼下的大地不再完全漆黑,云中再有炽白闪电交缠如蛇,荒原上的肃杀风雨被间断照亮,更生肃杀之意。
如浪潮般黑压压涌来的大秦玄甲重骑踏破重重雨帘,在狂风的加持下速度越来越快,蹄声与云中雷鸣越来越契合,在某刻彻底融为一体。
许姓王将的死亡未能击溃军人们的意志。
在荒原数十年如一日的风雪中洗礼磨砺中,参与今夜这场冲锋的骑兵无不拥有着自己的骄傲。
这种骄傲是如此的强烈。
这种骄傲来自于大秦横压世间将近千年的绝对事实,是百余年前在山穷水尽时再次崛起正面击败那个不可一世道门的最大荣光!
破败如百年前的大秦依旧能战胜你,如今的秦国又怎会无法杀死你!
无论军阶高低,无论地位崇高的将军还是最寻常的那位骑兵,此刻的他们非但没有因为那一剑而感到恐惧,反而诞生出更多的勇气。
这种勇气在浩荡风雨中汇聚成至为壮烈的歌声,然后……黑潮终于涌上山丘。
漫长到将近整个夜晚的奔袭,不曾衰减浪潮中蕴含的力量,这股力量以最为决绝的方式,冲向伫立于山丘最上方的那位男子。
顾濯没有选择退后,更没有横刀于身前。
哪怕是步入羽化之境的修行者,面对镇北军乃至整个大秦帝国中,由上万名修行者组成的最为精锐的玄甲重骑的冲锋,同样也会感受到沉重的压力。
况且此刻的他。
自星月而来的清辉并未真正愈合他的伤口,更像是让他的身体中的一部分重新道化,以此来缓解晨昏钟破碎所带来的沉重伤势。
换做人世间任何一位修行者,在这种时刻都会因为身体无法适应道化而产生排斥反应,最终致使自身战力受挫下降,乃至于境界受损甚至下坠。
哪怕是百年前的顾濯,同样无法例外。
如今的他虽然无此顾虑,但伤势依旧在,便无法从容。
当第一位骑兵出现在他的身前,提起长枪朝前爆裂刺出,蛮横地在雨幕中贯穿出一条笔直的线条时……有刀光后发而先至。
这刀光看不出玄妙处,只是寻常的快,朴素的强,不多一分不差一尺的透入那件盔甲当中,轻轻抹过那位骑兵的咽喉,带起未能溅起的些许鲜血。
那位骑兵清楚死亡即将到来,眼神变得更为狂热,浑身真元尽数涌向长枪,试图在魔主的身体上留下伤疤。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本该向前的真元忽然从中截断,如若掉进无底深渊中,枪锋的势头顿时成为无根之水,迅速消散于无形。
在死去前一刻,这位骑兵的眼中流露出些许茫然,带着这茫然竭力睁大双眼,只见那把长刀如蜻蜓点水般落在枪身之上,轻描淡写,不费吹灰之力。
这画面没有让他感到任何的绝望与惊恐,而是嘲笑。
是的,如此手段当然玄妙至极,堪称是无与伦比。
但这是一场战争,不是两位修行者的生死之分。
带着这种想法,第一位来到顾濯身前的大秦玄甲重骑,死去。
死亡从来都不是结束。
未曾死去的战马带着主人的尸体,携带着舍命奔袭而来的强大冲击力,去完成最后的攻击。
顾濯没有再出刀。
他伸出手,夺走那把朝自己奔来的铁枪,直接朝下压去。
那把枪在死去的人手中,当枪身下压的时候,自然是最先与那匹战马相遇。
相遇瞬间,巨大的冲击力顺着枪身全部涌入顾濯体内,非但没有为他带来真实的伤害,更是以一种无法言语的神妙变化,在这片刻中成为他的力量。
这股无法持久的力量,尽数来到那把长刀之上,被顾濯借势斩向第二位到来的大秦骑兵。
一声令人顿感心悸的闷响,那位骑兵的身体连带着盔甲被砸成数百碎片,连带着血水和白骨向四面八方爆射而去。
然后是重复。
刀,与枪。
在这奔涌不休的黑潮巨浪中成为一叶轻舟,载着那袭黑衫在暴风雨中沉浮不断。
更多的骑兵奔向那座山丘,地面在愈发显得单调的蹄声中开始下沉,夜空中潜藏着的雷电仍未劈落,漠然注视着人类的厮杀。
但与其说是厮杀,更像是镇北军的精锐们正在用自己的鲜血,试图去冲塌那块黑色的礁石。
许姓王将的死亡没有让勇气溃散,却不可避免地让将领们的决策陷入困难,无法在第一时间直接下达命令。
有人认出魔主之所以能够这样面对骑兵的冲击,凭借的是长公主殿下的最为擅长的手段,于是无可抑制地产生相关的担忧,紧接着另外一位将军却认为这种情形不会长久地持续下去,因为魔主不是长公主殿下,而且如今的他分明还未重回羽化境界,这时候再有人指着天穹判断,断定转机很快就要到来……
所有的这些判断、言语、谋算,顾濯都不知道。
他正在经历前世今生未曾遭遇过的血战。
都是敌人的血。
浑身是血。
不愿停歇的长风呼啸涌来,让他的发丝被染红,衣衫越来越沉重,掌心生出血水带来的油腻感觉。
一把又一把的铁枪在力量的灌注中崩溃,顾濯沉默着,以这种过往的他从未设想过的方式,愈发熟练当年从白南明处习得的枪术。
时间在这种杀戮中失去意义。
有人死,再有人死,战马也跟着死……在这个漆黑的世界中,死亡已经不能用接踵而至来形容,更像是原野上被焚烧的野草,转眼就是一片。
不知道过了多久,马蹄声渐歇,把这世间交还风雨雷鸣。
这不是停战,不是大秦的重骑在死亡中迎来恐惧,而是被迫无奈的暂歇。
无法计数的尸体堆积在那座曾经的山丘上,让冲锋无法继续下去。
血水在盔甲与盔甲中发出潺潺声响。
而这两个字本该是描述溪流的。
由此可见,到底有多少人死在这场冲锋当中。
在简单迅速的统计过后,为首的将领们得知约莫有两千人死在这第一次冲锋中。
然后他们望向那座曾经的山丘,眼神变得更加凝重,以及冷静,共同做出了决定。
山丘之所以是曾经,是因为在玄甲重骑前赴后继的冲锋中,那座山丘被硬生生踏平,乃至于荒原的大地迎来了肉眼可见的凹陷。
若非那道被荒人唤作为上苍的意志在沉默中给予加持,此间地貌根本无法维持住现在的模样。
那一袭黑衫不在活下来的人们眼中。
然而每个人都知道,他依旧真实地活着,只不过是被围在尸体堆里。
暴雨还在,礁石未碎。
大秦的将士们直视着那触目惊心的惨烈画面,心中的炽热微减。
片刻安静后,士兵们听从军令取出弩弓,搭上铁箭。
伴随着命令的下达,箭矢混杂进雨中,射向那两千具尸体堆中。
下一刻,携带着军方特殊手段的箭矢与那些盔甲相遇而摩擦,迎来至为剧烈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爆炸。
轰!
一瞬之间,黑色重返白昼。
漫天雨丝皆被照耀的明亮至极。
然后。
在滋滋滋的声音中,雨水被烧成灼热至极的白雾,与碎裂的铁片为气浪所席卷,竟无半点偏差地涌向处于尸体堆的最中央!
这毫无疑问是大秦军方,或者说王景烁为今夜诛杀顾濯做出的布置。
羽化境之下的修行者,哪怕是裴今歌也无法在这种攻击中得以全身而退,必然要付出沉重代价。
顾濯又当如何?
……
……
连绵不绝的爆炸声终于停歇,雾气和雨水以及火焰混杂在一起。
如果不是那些零碎血肉的存在,此刻的画面甚至可以用瑰丽来形容。
谁也没有发出声音,视线始终停留在尸首的最中央处,在越发急促的心跳声中等待着真相的出现。
下一刻,那个真相慢慢地来了。
随着玄铁铸就的盔甲和尸体在高温中融化,雾气被风吹散,画面渐渐清晰。
顾濯单手持刀。
如最开始时伫立在原地。
依旧是那块礁石。
不同的是,石上多出了很多的缺口。
那不是血肉,而是他的黑衫。
黑衫已破,大袖残缺。
长刀只剩半截。
血污满身,面色苍白胜雪三分。
大秦的军人们看着这幕画面,看着那位未曾死去的敌人,终于在开战后的此刻感受到了恐惧,以及无法抑制的疲惫。
这样都不能杀死还不是羽化中人的你,该怎样才能杀死你呢?
天地间一片死寂。
……
……
这个问题没有持续上太久,答案便已到来。
荒原的大地再次迎来一股震动。
一位将军仰起头,望向前方,见无数荒人争渡而来。
他毫无道理地出现直觉,相信荒人们与自己有着同样的目的。
于是,他眼带怜悯地望向顾濯,心想你固然强大到极点但……这又能如何呢?
你的死亡,如今已经成为整个人间的共同愿景。
“这就是天诛。”
这位将领对顾濯说道,声音震破重重雨帘。
……
……
顾濯没有回应。
不知何时,夜色在悄无声息中褪去。
有晨光自天边亮起,灰蒙蒙。
这个漫长的夜晚终于过去。
顾濯伸出手,把沾着血的散乱发丝捋至肩后,望向远方群山。
片刻后,他疲惫而平静地说了一句话。
那是很简单的一句话。
“可我还想再活万万年。”
这不是祈求。
而是一次基于朴素心意的陈述。
伴随着这道声音的落下,顾濯挺直腰身,对这个世界说出今天的第二句话。
“这世间从来就没有什么天诛,唯有人意。”
(本章完)
这是一场血腥且无趣的战争。
铅云覆笼下的大地不再完全漆黑,云中再有炽白闪电交缠如蛇,荒原上的肃杀风雨被间断照亮,更生肃杀之意。
如浪潮般黑压压涌来的大秦玄甲重骑踏破重重雨帘,在狂风的加持下速度越来越快,蹄声与云中雷鸣越来越契合,在某刻彻底融为一体。
许姓王将的死亡未能击溃军人们的意志。
在荒原数十年如一日的风雪中洗礼磨砺中,参与今夜这场冲锋的骑兵无不拥有着自己的骄傲。
这种骄傲是如此的强烈。
这种骄傲来自于大秦横压世间将近千年的绝对事实,是百余年前在山穷水尽时再次崛起正面击败那个不可一世道门的最大荣光!
破败如百年前的大秦依旧能战胜你,如今的秦国又怎会无法杀死你!
无论军阶高低,无论地位崇高的将军还是最寻常的那位骑兵,此刻的他们非但没有因为那一剑而感到恐惧,反而诞生出更多的勇气。
这种勇气在浩荡风雨中汇聚成至为壮烈的歌声,然后……黑潮终于涌上山丘。
漫长到将近整个夜晚的奔袭,不曾衰减浪潮中蕴含的力量,这股力量以最为决绝的方式,冲向伫立于山丘最上方的那位男子。
顾濯没有选择退后,更没有横刀于身前。
哪怕是步入羽化之境的修行者,面对镇北军乃至整个大秦帝国中,由上万名修行者组成的最为精锐的玄甲重骑的冲锋,同样也会感受到沉重的压力。
况且此刻的他。
自星月而来的清辉并未真正愈合他的伤口,更像是让他的身体中的一部分重新道化,以此来缓解晨昏钟破碎所带来的沉重伤势。
换做人世间任何一位修行者,在这种时刻都会因为身体无法适应道化而产生排斥反应,最终致使自身战力受挫下降,乃至于境界受损甚至下坠。
哪怕是百年前的顾濯,同样无法例外。
如今的他虽然无此顾虑,但伤势依旧在,便无法从容。
当第一位骑兵出现在他的身前,提起长枪朝前爆裂刺出,蛮横地在雨幕中贯穿出一条笔直的线条时……有刀光后发而先至。
这刀光看不出玄妙处,只是寻常的快,朴素的强,不多一分不差一尺的透入那件盔甲当中,轻轻抹过那位骑兵的咽喉,带起未能溅起的些许鲜血。
那位骑兵清楚死亡即将到来,眼神变得更为狂热,浑身真元尽数涌向长枪,试图在魔主的身体上留下伤疤。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本该向前的真元忽然从中截断,如若掉进无底深渊中,枪锋的势头顿时成为无根之水,迅速消散于无形。
在死去前一刻,这位骑兵的眼中流露出些许茫然,带着这茫然竭力睁大双眼,只见那把长刀如蜻蜓点水般落在枪身之上,轻描淡写,不费吹灰之力。
这画面没有让他感到任何的绝望与惊恐,而是嘲笑。
是的,如此手段当然玄妙至极,堪称是无与伦比。
但这是一场战争,不是两位修行者的生死之分。
带着这种想法,第一位来到顾濯身前的大秦玄甲重骑,死去。
死亡从来都不是结束。
未曾死去的战马带着主人的尸体,携带着舍命奔袭而来的强大冲击力,去完成最后的攻击。
顾濯没有再出刀。
他伸出手,夺走那把朝自己奔来的铁枪,直接朝下压去。
那把枪在死去的人手中,当枪身下压的时候,自然是最先与那匹战马相遇。
相遇瞬间,巨大的冲击力顺着枪身全部涌入顾濯体内,非但没有为他带来真实的伤害,更是以一种无法言语的神妙变化,在这片刻中成为他的力量。
这股无法持久的力量,尽数来到那把长刀之上,被顾濯借势斩向第二位到来的大秦骑兵。
一声令人顿感心悸的闷响,那位骑兵的身体连带着盔甲被砸成数百碎片,连带着血水和白骨向四面八方爆射而去。
然后是重复。
刀,与枪。
在这奔涌不休的黑潮巨浪中成为一叶轻舟,载着那袭黑衫在暴风雨中沉浮不断。
更多的骑兵奔向那座山丘,地面在愈发显得单调的蹄声中开始下沉,夜空中潜藏着的雷电仍未劈落,漠然注视着人类的厮杀。
但与其说是厮杀,更像是镇北军的精锐们正在用自己的鲜血,试图去冲塌那块黑色的礁石。
许姓王将的死亡没有让勇气溃散,却不可避免地让将领们的决策陷入困难,无法在第一时间直接下达命令。
有人认出魔主之所以能够这样面对骑兵的冲击,凭借的是长公主殿下的最为擅长的手段,于是无可抑制地产生相关的担忧,紧接着另外一位将军却认为这种情形不会长久地持续下去,因为魔主不是长公主殿下,而且如今的他分明还未重回羽化境界,这时候再有人指着天穹判断,断定转机很快就要到来……
所有的这些判断、言语、谋算,顾濯都不知道。
他正在经历前世今生未曾遭遇过的血战。
都是敌人的血。
浑身是血。
不愿停歇的长风呼啸涌来,让他的发丝被染红,衣衫越来越沉重,掌心生出血水带来的油腻感觉。
一把又一把的铁枪在力量的灌注中崩溃,顾濯沉默着,以这种过往的他从未设想过的方式,愈发熟练当年从白南明处习得的枪术。
时间在这种杀戮中失去意义。
有人死,再有人死,战马也跟着死……在这个漆黑的世界中,死亡已经不能用接踵而至来形容,更像是原野上被焚烧的野草,转眼就是一片。
不知道过了多久,马蹄声渐歇,把这世间交还风雨雷鸣。
这不是停战,不是大秦的重骑在死亡中迎来恐惧,而是被迫无奈的暂歇。
无法计数的尸体堆积在那座曾经的山丘上,让冲锋无法继续下去。
血水在盔甲与盔甲中发出潺潺声响。
而这两个字本该是描述溪流的。
由此可见,到底有多少人死在这场冲锋当中。
在简单迅速的统计过后,为首的将领们得知约莫有两千人死在这第一次冲锋中。
然后他们望向那座曾经的山丘,眼神变得更加凝重,以及冷静,共同做出了决定。
山丘之所以是曾经,是因为在玄甲重骑前赴后继的冲锋中,那座山丘被硬生生踏平,乃至于荒原的大地迎来了肉眼可见的凹陷。
若非那道被荒人唤作为上苍的意志在沉默中给予加持,此间地貌根本无法维持住现在的模样。
那一袭黑衫不在活下来的人们眼中。
然而每个人都知道,他依旧真实地活着,只不过是被围在尸体堆里。
暴雨还在,礁石未碎。
大秦的将士们直视着那触目惊心的惨烈画面,心中的炽热微减。
片刻安静后,士兵们听从军令取出弩弓,搭上铁箭。
伴随着命令的下达,箭矢混杂进雨中,射向那两千具尸体堆中。
下一刻,携带着军方特殊手段的箭矢与那些盔甲相遇而摩擦,迎来至为剧烈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爆炸。
轰!
一瞬之间,黑色重返白昼。
漫天雨丝皆被照耀的明亮至极。
然后。
在滋滋滋的声音中,雨水被烧成灼热至极的白雾,与碎裂的铁片为气浪所席卷,竟无半点偏差地涌向处于尸体堆的最中央!
这毫无疑问是大秦军方,或者说王景烁为今夜诛杀顾濯做出的布置。
羽化境之下的修行者,哪怕是裴今歌也无法在这种攻击中得以全身而退,必然要付出沉重代价。
顾濯又当如何?
……
……
连绵不绝的爆炸声终于停歇,雾气和雨水以及火焰混杂在一起。
如果不是那些零碎血肉的存在,此刻的画面甚至可以用瑰丽来形容。
谁也没有发出声音,视线始终停留在尸首的最中央处,在越发急促的心跳声中等待着真相的出现。
下一刻,那个真相慢慢地来了。
随着玄铁铸就的盔甲和尸体在高温中融化,雾气被风吹散,画面渐渐清晰。
顾濯单手持刀。
如最开始时伫立在原地。
依旧是那块礁石。
不同的是,石上多出了很多的缺口。
那不是血肉,而是他的黑衫。
黑衫已破,大袖残缺。
长刀只剩半截。
血污满身,面色苍白胜雪三分。
大秦的军人们看着这幕画面,看着那位未曾死去的敌人,终于在开战后的此刻感受到了恐惧,以及无法抑制的疲惫。
这样都不能杀死还不是羽化中人的你,该怎样才能杀死你呢?
天地间一片死寂。
……
……
这个问题没有持续上太久,答案便已到来。
荒原的大地再次迎来一股震动。
一位将军仰起头,望向前方,见无数荒人争渡而来。
他毫无道理地出现直觉,相信荒人们与自己有着同样的目的。
于是,他眼带怜悯地望向顾濯,心想你固然强大到极点但……这又能如何呢?
你的死亡,如今已经成为整个人间的共同愿景。
“这就是天诛。”
这位将领对顾濯说道,声音震破重重雨帘。
……
……
顾濯没有回应。
不知何时,夜色在悄无声息中褪去。
有晨光自天边亮起,灰蒙蒙。
这个漫长的夜晚终于过去。
顾濯伸出手,把沾着血的散乱发丝捋至肩后,望向远方群山。
片刻后,他疲惫而平静地说了一句话。
那是很简单的一句话。
“可我还想再活万万年。”
这不是祈求。
而是一次基于朴素心意的陈述。
伴随着这道声音的落下,顾濯挺直腰身,对这个世界说出今天的第二句话。
“这世间从来就没有什么天诛,唯有人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