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能杀人的时候,他绝对不会选择妥协
第648章 能杀人的时候,他绝对不会选择妥协(第二更)
六月伏火。
定州,太公湖。
一艘楼船幽幽的行在湖面之上,后方有两艘小一些的船只缓缓跟随。
船首的黄盖之下,李承乾斜躺着看着手里的奏本。
是孙伏伽和柳奭两人同时上奏都奏本。
他们两个在定州找到了几处小型简陋的铸炉,相关人等全部下狱论罪,铸炉捣毁。
奏本里面仅仅只有几处,也查不到太多的东西,两人就开始对河北的刑狱展开察查。
毕竟一个御史大夫,一个刑部侍郎,这些都是他们该做的。
整个河北一时间噤若寒蝉。
李承乾放下奏本,轻轻抬头。
看向头顶幽蓝的天空。
铸炉估计孙伏伽和柳奭两人是不可能找到更多了。
河北的恶钱,背后实际上都是世家大族在操作,甚至是卢崔这样的顶级世族。
然而这些大族很聪明,他们不会用自己人来做铸钱这种事情的。
毕竟这种事情根本上触及到是皇帝的权力。
律法写着,私铸者,主从弃世,牵连三族。
一旦被发现和自己有关,皇帝冰冷的屠刀立刻就会落下来。
便是李承乾也是一样。
别看李承乾现在还客客气气,有商有量的和他们一起处置恶钱之事,可一旦被他发现河北世族有私铸恶钱的铁证,那么他会毫不犹豫的动兵,将牵涉到的世族直接屠灭。
便是满朝上下,也不会有一个人出来求情。
甚至李承乾的屠刀会快的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更快。
能杀人的时候,他绝对不会选择妥协。
所以,那些世家大族向来就是将一些不相关的地方豪族推到前面上。
一旦有事情,立刻就将那些豪族彻底抛弃。
尤其在淮家愚蠢到被许圉师抓住手脚灭门之后,其他各家恐怕早就疯了一样的,将所有能清除的手脚都清除了。
要知道,皇帝来河北,不仅仅是为了巡视的,而是为了迎李勣手下的五万大军回朝的。
……
“陛下!”崔鸾的声音在甲板一旁响起。
李承乾微微侧身,一身淡黄色襦裙的崔鸾将一本奏本递给李承乾。
李承乾接过,然后仔细看了起来。
这是广州送来的奏本,广州今年的第一波粮食已经送往了安东。
虽然说如今已经有大量的士卒随着李勣一起返回河北,但在整个安东,依旧还有数万大军驻留。
而今年,李承乾又要免河北一年的赋税,自然,广州的粮食要及早的送到河北。
甚至不只是广州,李勣率军从平穰返回洛阳的每一站,张大象早就已经将需要的粮食运送到位,从而最大程度的减轻耗损。
崔鸾坐在一侧,看着李承乾认真批阅奏本的侧脸有些出神。
即便是今日出来游玩,皇帝依旧要处置大量的奏本。
甚至就连西突厥,吐谷浑,吐蕃等很多遥远地方的奏本,也都送到定州皇帝的手里。
然而这些奏本崔鸾自己也在看,她甚至有些不明白,为什么从北上开始,皇帝就开始有意的让她也开始看这些奏本。
明明很多东西,她都看不懂,可是皇帝依旧让她看。
崔鸾目光看向另外一侧,王幽兰头靠向皇帝一侧,睡的正香。
而在侧畔,一身紧身青色长袍的裴倩,手握长槊,目光看向四方,护卫皇帝。
崔鸾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好好的皇妃不做,偏偏想做征战四方的将领。
奇怪的是皇帝竟然也允许,甚至在宫里,裴倩将自己的宫里内侍的侍女,全部按军中之法管束。
皇帝反而越发的喜欢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水声从远处传来。
崔鸾下意识的抬头,就看到秘书丞裴炎坐着一只小舟快速的从远处而来。
很快,裴炎就已经上了大船,然后将手里的奏本呈上,拱手道:“陛下,英国公到平州了!”
“终于回来了。”李承乾轻轻抬头,然后忍不住的伸了一个懒腰,说道:“走,回行宫。”
皇帝一声令下,大船立刻掉向,朝着行宫的方向而去。
……
转眼已经是六月底。
秋风已经忍不住的在定州黄昏的天地间吹了起来。
黄盖在地上拉出长长的一道影子。
李承乾站在黄盖之下,于志宁,崔仁师,执失思力,梁建方,高季辅,李乾祐,张大象等人,站在两侧认真拱手。
远处,大军的影子还没有出现。
李承乾侧身,对着崔仁师招招手。
崔仁师上前,拱手:“陛下!”
李承乾点点头,问道:“朕在长安洛阳的时候,每年太原和定州都会有大量关于突厥的案子送到刑部,朕本来有意仔细的在定州看一看突厥人的动静,但发现他们很安分,爱卿在定州多年,你对突厥人感官如何?”
四周的众人全部神色肃然起来。
定州是大唐面对突厥人的重要关卡之一,防备突厥,历来是定州刺史的重要职责。
崔仁师想了想,说道:“陛下,自从东*突厥灭国以来,突厥诸部众人心已散,如今散居在长安内外,虽然说依旧有人心思旧国,但实际上已难成战力,毕竟承平太久。”
李承乾轻轻点头,如今的突厥人,十几个部族散居,根本没有一个有足够威望的领头人。
“话虽然是这么说不假,但是如今西突厥动荡,一旦东*突厥的一些人受到影响,终究是有隐患的。”李承乾微微摇头。
突厥人没有个上百年的时间,根本没办法将他们彻底的融化。
这中间还要经历大量的彼此战事,消耗厮杀。
早着呢!
“所以朕始终在想,能不能将突厥人迁移到更南面的地方。”李承乾说着,自己摇摇头道:“中原的土地,我们自己人都不够,哪里还有空余给突厥人呢。”
将突厥人从草原民族驯化成农耕民族,是消灭突厥这个民族最好的办法,但可惜,这不现实。
“陛下!”崔仁师拱手,说道:“如今在菟州,还有五千突厥骑兵在苏定方的麾下效力,菟州地广人稀,若是能将一部分突厥部族也迁移过去,或许一切会容易些。”
大军东征高句丽,阿史那·忠率一万突厥骑兵相随。
平穰城陷,阿史那·忠率五千骑兵随李勣返回长安,但还有五千骑兵留在军前。
毕竟将来高句丽灭国,大军立刻就会南下,也需要突厥骑兵。
李承乾轻轻点头,说道:“虽然突厥骑兵的赏赐已经定下,但是还是可以额外的在菟州赐给他们一些不适宜的种地的地方做草场,这件事情就让刘仁轨去做吧。”
刘仁轨现在还留在菟州,没有回朝。
基本上,李承乾也没有让刘仁轨再回朝的打算了。
不管是苏定方也好,苏勖也罢,又或者是可能会去菟州接任的崔仁师,都不过是表面上负责的那个人,能让李承乾心中真正安心的,从来只有刘仁轨。
“是!”崔仁师拱手,他没有在意刘仁轨,毕竟刘仁轨虽然是皇帝的亲信,但是他这些年见过太多皇帝的亲信了。
“安东能够迁移一部分突厥人,但真正要让突厥人安定下来,还是要想办法对他们进行腐蚀,让他们更多的适应长城以内的生活,最终愿意回归草原的只有一部分,这样就能变相削弱突厥人的威胁。”李承乾轻轻地眯起了眼睛。
“陛下所言极是。”崔仁师认真拱手。
李承乾收回心神,看向崔仁师道:“当然,这些是基础,最直接的,还是要严密监视突厥人避免他们当中出现那种强横的枭雄,这就是定州刺史要做的事情了。”
“是!”崔仁师拱手,他知道皇帝这话不是对他说的,他今年就要调任辽东,日后谁任定州刺史不是他该问的。
这件事情,甚至皇帝自己都不一定能够完全做主,还需要看长孙无忌的意思。
李承乾转过身,看向远处的地平线上,轻声说道:“英国公回来了。”
……
无数的骑兵出现在地平线上,然后如同一股黑潮一样,朝着李承乾的坐在极速的涌来,但仅仅在五里之外,就彻底停下。
上百名各色战甲的将领,从大军当中直接脱出,然后朝着李承乾的位置疾奔而来。
而在李承乾的身后,密密麻麻有上千名金吾卫列队警戒。
远处的行宫,还有行宫之下的军营中,起码有上万将士各司其职。
李勣,尉迟敬德,程知节,牛进达,阿史那·忠,刘德敏,薛万备,薛仁贵,裴行俭,王方翼,段宝玄,韦待价,冯智玳等一干军中将领,一起在黄盖之前十丈处下马。
其他人各自肃然站立,只有李勣一个人大踏步的向前,来到了李承乾身前,然后单膝跪倒,沉声道:“臣安东道安抚使,安东道行军总管,李勣,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众多将领齐齐单膝跪倒,然后垂首低头。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远处的数万骑兵同时单膝跪倒,齐声高呼。
轰然的声音在整个天地之间激荡,甚至就连高空中的晚霞,似乎也受到了这个力量的冲击,朝着四面飘散开来。
李承乾站在李勣身前,看着无数半跪在地的将士。
他的心中也是不由得一阵激荡。
将士在前线厮杀,他在后方提供粮草军需,还要稳定天下人心。
没有人知道他有多难。
甚至很多时候,为了稳定,就连他都必须进行一定的妥协。
直到今天,他的大军终于回来了。
……
深吸一口气,李承乾低身亲自搀扶起李勣,开口道:“爱卿请起,这一战历经两年,前后无数厮杀,终于功成,爱卿和诸将士功不可没,诸功自有兵部和吏部核算,今日不提那些,朕准备了美酒美食,为诸卿接风。”
“谢陛下!”李勣能够感受到皇帝来自心底的欢喜,有些感动的拱手。
“不过大军之前,朕这里单独敬爱卿一杯。”李承乾稍微向后摆手。
张阿难捧着一只金盘来到了李承乾和李勣面前。
李承乾亲手倒了两杯,一杯给李勣,一杯给他自己。
“国公,这一战辛苦了。”李承乾举起酒杯,然后一饮而尽。
“谢陛下!”李勣躬身,然后才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李承乾笑笑,然后朝着后面再摆摆手。
一队红衣金甲的金吾卫端着托盘上前,来到了前方每一名将领的身前。
李承乾端着酒杯,走到了众将前方,满脸感慨的说道:“诸卿平身,这一杯酒,是朕感激诸卿此番生死搏杀,来,喝了这一杯酒,我们入营,那里有更多的美酒美食。”
“多谢陛下!”众将起身,然后拿起杯中酒一饮而尽。
李承乾品味着美酒的滋味,放下酒杯,看向远方的众将士说道:“所有众卿平身,今夜不醉不归,入营。”
“喏!”轰然的声音从远处的数万将士身上同时传出。
李承乾站在黄盖之下,有些沉醉的笑了。
(本章完)
六月伏火。
定州,太公湖。
一艘楼船幽幽的行在湖面之上,后方有两艘小一些的船只缓缓跟随。
船首的黄盖之下,李承乾斜躺着看着手里的奏本。
是孙伏伽和柳奭两人同时上奏都奏本。
他们两个在定州找到了几处小型简陋的铸炉,相关人等全部下狱论罪,铸炉捣毁。
奏本里面仅仅只有几处,也查不到太多的东西,两人就开始对河北的刑狱展开察查。
毕竟一个御史大夫,一个刑部侍郎,这些都是他们该做的。
整个河北一时间噤若寒蝉。
李承乾放下奏本,轻轻抬头。
看向头顶幽蓝的天空。
铸炉估计孙伏伽和柳奭两人是不可能找到更多了。
河北的恶钱,背后实际上都是世家大族在操作,甚至是卢崔这样的顶级世族。
然而这些大族很聪明,他们不会用自己人来做铸钱这种事情的。
毕竟这种事情根本上触及到是皇帝的权力。
律法写着,私铸者,主从弃世,牵连三族。
一旦被发现和自己有关,皇帝冰冷的屠刀立刻就会落下来。
便是李承乾也是一样。
别看李承乾现在还客客气气,有商有量的和他们一起处置恶钱之事,可一旦被他发现河北世族有私铸恶钱的铁证,那么他会毫不犹豫的动兵,将牵涉到的世族直接屠灭。
便是满朝上下,也不会有一个人出来求情。
甚至李承乾的屠刀会快的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更快。
能杀人的时候,他绝对不会选择妥协。
所以,那些世家大族向来就是将一些不相关的地方豪族推到前面上。
一旦有事情,立刻就将那些豪族彻底抛弃。
尤其在淮家愚蠢到被许圉师抓住手脚灭门之后,其他各家恐怕早就疯了一样的,将所有能清除的手脚都清除了。
要知道,皇帝来河北,不仅仅是为了巡视的,而是为了迎李勣手下的五万大军回朝的。
……
“陛下!”崔鸾的声音在甲板一旁响起。
李承乾微微侧身,一身淡黄色襦裙的崔鸾将一本奏本递给李承乾。
李承乾接过,然后仔细看了起来。
这是广州送来的奏本,广州今年的第一波粮食已经送往了安东。
虽然说如今已经有大量的士卒随着李勣一起返回河北,但在整个安东,依旧还有数万大军驻留。
而今年,李承乾又要免河北一年的赋税,自然,广州的粮食要及早的送到河北。
甚至不只是广州,李勣率军从平穰返回洛阳的每一站,张大象早就已经将需要的粮食运送到位,从而最大程度的减轻耗损。
崔鸾坐在一侧,看着李承乾认真批阅奏本的侧脸有些出神。
即便是今日出来游玩,皇帝依旧要处置大量的奏本。
甚至就连西突厥,吐谷浑,吐蕃等很多遥远地方的奏本,也都送到定州皇帝的手里。
然而这些奏本崔鸾自己也在看,她甚至有些不明白,为什么从北上开始,皇帝就开始有意的让她也开始看这些奏本。
明明很多东西,她都看不懂,可是皇帝依旧让她看。
崔鸾目光看向另外一侧,王幽兰头靠向皇帝一侧,睡的正香。
而在侧畔,一身紧身青色长袍的裴倩,手握长槊,目光看向四方,护卫皇帝。
崔鸾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好好的皇妃不做,偏偏想做征战四方的将领。
奇怪的是皇帝竟然也允许,甚至在宫里,裴倩将自己的宫里内侍的侍女,全部按军中之法管束。
皇帝反而越发的喜欢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水声从远处传来。
崔鸾下意识的抬头,就看到秘书丞裴炎坐着一只小舟快速的从远处而来。
很快,裴炎就已经上了大船,然后将手里的奏本呈上,拱手道:“陛下,英国公到平州了!”
“终于回来了。”李承乾轻轻抬头,然后忍不住的伸了一个懒腰,说道:“走,回行宫。”
皇帝一声令下,大船立刻掉向,朝着行宫的方向而去。
……
转眼已经是六月底。
秋风已经忍不住的在定州黄昏的天地间吹了起来。
黄盖在地上拉出长长的一道影子。
李承乾站在黄盖之下,于志宁,崔仁师,执失思力,梁建方,高季辅,李乾祐,张大象等人,站在两侧认真拱手。
远处,大军的影子还没有出现。
李承乾侧身,对着崔仁师招招手。
崔仁师上前,拱手:“陛下!”
李承乾点点头,问道:“朕在长安洛阳的时候,每年太原和定州都会有大量关于突厥的案子送到刑部,朕本来有意仔细的在定州看一看突厥人的动静,但发现他们很安分,爱卿在定州多年,你对突厥人感官如何?”
四周的众人全部神色肃然起来。
定州是大唐面对突厥人的重要关卡之一,防备突厥,历来是定州刺史的重要职责。
崔仁师想了想,说道:“陛下,自从东*突厥灭国以来,突厥诸部众人心已散,如今散居在长安内外,虽然说依旧有人心思旧国,但实际上已难成战力,毕竟承平太久。”
李承乾轻轻点头,如今的突厥人,十几个部族散居,根本没有一个有足够威望的领头人。
“话虽然是这么说不假,但是如今西突厥动荡,一旦东*突厥的一些人受到影响,终究是有隐患的。”李承乾微微摇头。
突厥人没有个上百年的时间,根本没办法将他们彻底的融化。
这中间还要经历大量的彼此战事,消耗厮杀。
早着呢!
“所以朕始终在想,能不能将突厥人迁移到更南面的地方。”李承乾说着,自己摇摇头道:“中原的土地,我们自己人都不够,哪里还有空余给突厥人呢。”
将突厥人从草原民族驯化成农耕民族,是消灭突厥这个民族最好的办法,但可惜,这不现实。
“陛下!”崔仁师拱手,说道:“如今在菟州,还有五千突厥骑兵在苏定方的麾下效力,菟州地广人稀,若是能将一部分突厥部族也迁移过去,或许一切会容易些。”
大军东征高句丽,阿史那·忠率一万突厥骑兵相随。
平穰城陷,阿史那·忠率五千骑兵随李勣返回长安,但还有五千骑兵留在军前。
毕竟将来高句丽灭国,大军立刻就会南下,也需要突厥骑兵。
李承乾轻轻点头,说道:“虽然突厥骑兵的赏赐已经定下,但是还是可以额外的在菟州赐给他们一些不适宜的种地的地方做草场,这件事情就让刘仁轨去做吧。”
刘仁轨现在还留在菟州,没有回朝。
基本上,李承乾也没有让刘仁轨再回朝的打算了。
不管是苏定方也好,苏勖也罢,又或者是可能会去菟州接任的崔仁师,都不过是表面上负责的那个人,能让李承乾心中真正安心的,从来只有刘仁轨。
“是!”崔仁师拱手,他没有在意刘仁轨,毕竟刘仁轨虽然是皇帝的亲信,但是他这些年见过太多皇帝的亲信了。
“安东能够迁移一部分突厥人,但真正要让突厥人安定下来,还是要想办法对他们进行腐蚀,让他们更多的适应长城以内的生活,最终愿意回归草原的只有一部分,这样就能变相削弱突厥人的威胁。”李承乾轻轻地眯起了眼睛。
“陛下所言极是。”崔仁师认真拱手。
李承乾收回心神,看向崔仁师道:“当然,这些是基础,最直接的,还是要严密监视突厥人避免他们当中出现那种强横的枭雄,这就是定州刺史要做的事情了。”
“是!”崔仁师拱手,他知道皇帝这话不是对他说的,他今年就要调任辽东,日后谁任定州刺史不是他该问的。
这件事情,甚至皇帝自己都不一定能够完全做主,还需要看长孙无忌的意思。
李承乾转过身,看向远处的地平线上,轻声说道:“英国公回来了。”
……
无数的骑兵出现在地平线上,然后如同一股黑潮一样,朝着李承乾的坐在极速的涌来,但仅仅在五里之外,就彻底停下。
上百名各色战甲的将领,从大军当中直接脱出,然后朝着李承乾的位置疾奔而来。
而在李承乾的身后,密密麻麻有上千名金吾卫列队警戒。
远处的行宫,还有行宫之下的军营中,起码有上万将士各司其职。
李勣,尉迟敬德,程知节,牛进达,阿史那·忠,刘德敏,薛万备,薛仁贵,裴行俭,王方翼,段宝玄,韦待价,冯智玳等一干军中将领,一起在黄盖之前十丈处下马。
其他人各自肃然站立,只有李勣一个人大踏步的向前,来到了李承乾身前,然后单膝跪倒,沉声道:“臣安东道安抚使,安东道行军总管,李勣,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众多将领齐齐单膝跪倒,然后垂首低头。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远处的数万骑兵同时单膝跪倒,齐声高呼。
轰然的声音在整个天地之间激荡,甚至就连高空中的晚霞,似乎也受到了这个力量的冲击,朝着四面飘散开来。
李承乾站在李勣身前,看着无数半跪在地的将士。
他的心中也是不由得一阵激荡。
将士在前线厮杀,他在后方提供粮草军需,还要稳定天下人心。
没有人知道他有多难。
甚至很多时候,为了稳定,就连他都必须进行一定的妥协。
直到今天,他的大军终于回来了。
……
深吸一口气,李承乾低身亲自搀扶起李勣,开口道:“爱卿请起,这一战历经两年,前后无数厮杀,终于功成,爱卿和诸将士功不可没,诸功自有兵部和吏部核算,今日不提那些,朕准备了美酒美食,为诸卿接风。”
“谢陛下!”李勣能够感受到皇帝来自心底的欢喜,有些感动的拱手。
“不过大军之前,朕这里单独敬爱卿一杯。”李承乾稍微向后摆手。
张阿难捧着一只金盘来到了李承乾和李勣面前。
李承乾亲手倒了两杯,一杯给李勣,一杯给他自己。
“国公,这一战辛苦了。”李承乾举起酒杯,然后一饮而尽。
“谢陛下!”李勣躬身,然后才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李承乾笑笑,然后朝着后面再摆摆手。
一队红衣金甲的金吾卫端着托盘上前,来到了前方每一名将领的身前。
李承乾端着酒杯,走到了众将前方,满脸感慨的说道:“诸卿平身,这一杯酒,是朕感激诸卿此番生死搏杀,来,喝了这一杯酒,我们入营,那里有更多的美酒美食。”
“多谢陛下!”众将起身,然后拿起杯中酒一饮而尽。
李承乾品味着美酒的滋味,放下酒杯,看向远方的众将士说道:“所有众卿平身,今夜不醉不归,入营。”
“喏!”轰然的声音从远处的数万将士身上同时传出。
李承乾站在黄盖之下,有些沉醉的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