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搬进新居,最后的采摘季
盘莲到了厂里就开始忙活,方唯则去了会议室,听取了方平等人关于竹器厂经营业绩的汇报。
截至目前,竹竹器厂今年已实现产值900多万元,眼看就要突破千万元大关了。
这个数据相当了不起,在全县的社队企业当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经营收入,点数+9036000,总点数:16480470点。】
方唯之前就针对【竹器厂】进行过指定,经营企业是按照营收给他贡献点数的,每1元营收对应1点点数。
他可以定期结算也可以不定期结算,都很方便。
像以前那些贡献度较小的设施,水井、堆肥场、禽舍等等,他都很久没有进行结算了。当没有结算的设施积累点数达到了1000万点点数,系统会自动结算。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先例。
竹器厂这一年发展的尤其快,厂房已经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各种机器设备应有尽有,拥有固定的员工110多名,临时员工不计其数。
企业打开了羊城市场之后,营收节节攀升,企业越来越红火。
方唯觉得属性的加成作用对于任何一个设施都很重要,无论是水利设施还是生产设施,都能从方方面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比如同样的机器设备,在竹器厂就能发挥100%乃至200%的性能,不仅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能让生产工艺发挥到极致。
这就是开挂的威力,毫无道理可讲。
方唯随后在厂子里转了一圈,查看了各个生产环节。他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一些要求,并打算再为竹器厂引进一些人才。
回到大队部,他接到了郑先发的电话。
对方请他抽空去一趟育种基地,说有些事情要和他商量。
“是育种材料的事情吗?这个事儿你放心,就你们的2万亩农田,我能保证给你们足够供应育种材料,不会影响你们的生产。”
方唯懒得跑,直接点明了对方的小心思。
“哈哈,你心里有数就好,那就等明年春播前咱们再详谈。我这边的生产计划要重新制定,种植方法上还需要你多指导啊。”
“没问题!现在还早,等翻过年头再说此事也不迟。”
两人随即结束了通话,郑先发的心里更塌实了。
方唯在办公室看了一会文件,最近的风向很微妙,好在不会波及到他。
这时,邓元恩从外面走了进来。
“三哥,你找我?”
邓元恩看起来胖了一些,他现在是二队的治保主任,平时和方唯在工作上的交集不多。
“元恩,过来坐。我想让你去农机队,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最近大队也有一些调整,方唯对农机队的工作不是很满意,打算找一个可靠的人顶上。
他首先就想到饿了邓元恩,邓元恩在二队当了这么久的治保主任,资历也够了,关键是这小子对农机还是很精通的。
邓元恩作为罗工和温工两口子的学生,系统学过这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做到学以致用。
“我听你的,你让我去,我就去。”
邓元恩没那么多废话,直接就表了态。
方唯点点头,然后让邓元恩回去等消息。
第二天。
他就召集了大队干部会议,提出了几项人员调整建议。
其中,将邓元恩调回农机队担任队长。他本来就是农机队的第一任队长,所以这个建议毫无悬念的获得了通过。
“同时,我建议队里成立五金厂,由张文远担任五金厂的负责人。”
方唯的第二个建议就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因为队里只有机修班有一点底子,造东西肯定不行,既没有经验也没有技术。
不过出于对他的信任,倒没什么人反对。
这个张文远就是刚刚被免职的前农机队的队长,此人头脑灵活,敢想敢干。但也正是因为这个性格,农机队的工作总出问题,但换一个位置可能更适合他。
这些事最终都有了决定,张文远得知了自己的职位变化之后,愣了半天都没说话。
“方支书,我服从组织的决定。但是,你让我去筹备五金厂,我啥都不懂,我怕干不好。”
当方唯找张文远谈话的时候,张文远有点打退堂鼓。
实际上在下塘大队当一名普通的社员也不差,张文远有技术有力气,怎么还不是过日子?
他不敢直接拒绝,只好摆困难。
“有什么干不好的?不懂就出去学习,学技术学管理,等学会了就回来搞厂子。外出学习的费用大队出,你们的工分不变,就这样。”
方唯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根本不和对方扯淡。
没有谁天生就会所有的事情,都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他已经和吴天明联系好了,队里会派五个人去羊城的一家五金厂学习,学会了就回来开五金厂。
队里现在有一个竹器厂,再加上一个门槛不算高的五金厂,只要能顺利经营下去,就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随着队里农机的普及,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少。
多余的社员怎么办?只能从别的方面想办法,其中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成立社队企业。别看知青一批一批的走了,但队里的人口自然增长也很迅猛,这些问题都要考虑。
方唯和衡州钢铁厂的关系不错,所以他打算在队里的五金厂生产一些小的五金工具、五金件等等。
这些小东西的用量大,销售应该不成问题。
另外,他准备派机修班的人去省第三机械厂学习,以便提高大家的技术水平。
别的他就不准备搞了,因为没有意义。
三天后。
张文远带着从队里挑选出来的四个人,踏上了南下的旅程。
从陈州坐火车去羊城并不远,到了羊城,张文远等人先去找了吴天明,然后就去了一家五金厂学习。
这件事全靠吴天明帮忙,方唯让他们几个给对方带了几大包的土特产和一包茶叶,以示感谢。这年月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相对来说还是要单纯一些。
机修班这边派去省城学习的人员也出发了,他们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要不然机修班就是个摆设。
匆匆数日。
【新民居】2期和3期工程提前竣工,队里又是一片欢腾。
这次分房,队干部和五保户优先,剩余部分按照打分由高到低进行分配。
这一次盘莲终于满意了,因为方唯很快就拿到了钥匙,收拾收拾就可以搬家了。大队干部的房屋面积和大家都一样,不搞特殊化。
即便是如此,盘莲还是很高兴,整天想着怎么能把新房子搞得漂漂亮亮的。
家里有部分家具需要重新打造,方唯不愿意买现成的家具,林汉阳就帮他重新设计了一套家具,看起来比较气派。
方平利用业余时间帮方唯重新制作了几件家具,另外还针对几件旧家具进行了改造。
方唯当年成家的时候打造的家具,采用了上好的老木料,有些木料现在都不好找,钱都不一定能买得到。
他和盘莲还专门抽空去了一趟陈州,去采购了很多生活用品。像桌布台布、茶杯酒杯、碗碟餐具、床上用品、蚊帐等等。
基本上和当初结婚一样,家里的东西几乎换了一遍。
好不容易住上了新房,总不能把用了多少年的旧东西再拿过去吧?诚然队里有很多人就是这么干的,但方唯和盘莲的经济状况比较宽裕,没必要那么节省。
盘莲和阿姐的大部分心思都在了新房上面,方唯也随便她们折腾。
他和施工负责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从即日起启动【新民居】4期和5期工程。
“自来水厂还得要多久才能完工?”
“快了,最多不超过一个月就能完事。不过到时候你还得等供水部门来验收,剩下的事情我就帮不上忙了,得靠你们自己解决。”
“那你们尽快吧,验收的事情我会搞定的。”
自来水厂即将竣工投产,这对于【新民居】工程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方唯为了此事还专门去找了许言,对方承诺只要水厂建好,他会派人在第一时间去验收的。当然,水厂的建设要符合标准,不达标就不能通过验收。
接下来。
已经有社员陆陆续续的搬进了新家。
方唯和盘莲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关崇阳特意挑了一个黄道吉日,几家同时搬进了新居。
这一次分房,关崇阳和孙道人也都分到了房子。不过他俩不愿意太折腾,所以就没有添置太多的东西。
于浩这段时间没有外出,他和梁雪琴忙前忙后的,帮关崇阳和孙道人搞定了的所有。
对于关老爷子来说,这个徒弟没白收。
至于于浩,他也有分房资格,不过要等到最后一期了。
搬入新居的当天,方唯和大哥在一起摆了一桌。方平作为竹器厂的厂长,这一期也分到了新房,和方唯家离得很近,一抬腿就到了。
“三弟,真是做梦都想不到,我们也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田桂也喝了两杯酒,忍不住感慨万千。
想当年方唯和方平的父母因为意外去世,她和方平咬牙供方唯读完了初中。那个时候是家里最困难的时期,唯一的念想就是能吃饱饭不饿肚子。
一晃这么些年过去了,家里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居然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她难免会有些激动。
“大嫂,相信我,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方唯微微一笑,给大哥大嫂敬了一杯酒。
队里还有一些没分到房子的社员,大家也没什么情绪,因为最后两期工程完工之后,所有人都能住进新房,最多就是再等一段时间罢了。
整个工程完工之后,【新民居】将会有600套住房,基本上能满足现有的人口规模居住,甚至还能有少许的富裕。
而且新民居还预留了扩展的空间,为人口增长做好了准备。
为此,下塘大队又追加了100万元的建设资金。
等大家吃饱喝足之后,方唯便去关崇阳和孙道人那边转了转,然后挨个去五保户的家里看了看。了解他们的困难,以便提供一些合理的帮助。
这些天。
队里储存的木材急剧消耗,不过当时的伐木量是按照全大队的人头计算的,倒不存在不够用的情况。
竹器厂的木制家具车间,到了完善还是灯火通明。每家每户总会有打造几样新家具,交给竹器厂来做,比去外面请木工要划算。
竹器厂生产的家具美观大方、结实耐用,早就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清晨。
方唯和盘莲带起了装备,进入了山里。
一年一度的采摘季即将来临,二人必须要先行进山探路,并查看几片野生林的具体情况。除了他俩也没人敢深入山林,除非是民兵连的集体的行动。
这些年,山里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毒虫猛兽横行植被茂密,处处暗藏了杀机。
方唯和盘莲无疑是整个大队最优秀的山林猎人,视毒虫猛兽如无物,具有绝对的自保能力,这个任务也只有他俩能胜任。
野生板栗林没问题、野生油茶树林没问题、野生枇杷树林也没问题。
所谓的没问题是指板栗、油茶籽等的产量和品质没问题,但采摘条件不太好,需要对道路和采摘区域进行清理。
这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只能由民兵连来完成。
“三哥,今年采摘的人手也不够啊,壮劳力好多都在工地上干活,难道要临时停工不成?”
盘莲喜欢这样的山林,但这样的山林里面充满了危险。
因此,老弱和儿童不适合进山采摘,壮劳力又不够用,想想都头疼。
“不用停工,多跑几趟也能解决问题。”
方唯不知道大家是咋想的,如果等以后上面禁止到山里采摘,这笔收入就没了。
趁着现在没人管,能赚一点是一点,以后没有了也不心疼。
所以这个采摘季还是要多辛苦,等农闲的时候再休息,反正队里除了建房也没什么大的工程。
查看完几片野生林的情况,方唯就准备回去,结果盘莲说想吃菌子了,两人便绕路去了天鹅菌生长的那片松林。(本章完)
截至目前,竹竹器厂今年已实现产值900多万元,眼看就要突破千万元大关了。
这个数据相当了不起,在全县的社队企业当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经营收入,点数+9036000,总点数:16480470点。】
方唯之前就针对【竹器厂】进行过指定,经营企业是按照营收给他贡献点数的,每1元营收对应1点点数。
他可以定期结算也可以不定期结算,都很方便。
像以前那些贡献度较小的设施,水井、堆肥场、禽舍等等,他都很久没有进行结算了。当没有结算的设施积累点数达到了1000万点点数,系统会自动结算。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先例。
竹器厂这一年发展的尤其快,厂房已经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各种机器设备应有尽有,拥有固定的员工110多名,临时员工不计其数。
企业打开了羊城市场之后,营收节节攀升,企业越来越红火。
方唯觉得属性的加成作用对于任何一个设施都很重要,无论是水利设施还是生产设施,都能从方方面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比如同样的机器设备,在竹器厂就能发挥100%乃至200%的性能,不仅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能让生产工艺发挥到极致。
这就是开挂的威力,毫无道理可讲。
方唯随后在厂子里转了一圈,查看了各个生产环节。他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一些要求,并打算再为竹器厂引进一些人才。
回到大队部,他接到了郑先发的电话。
对方请他抽空去一趟育种基地,说有些事情要和他商量。
“是育种材料的事情吗?这个事儿你放心,就你们的2万亩农田,我能保证给你们足够供应育种材料,不会影响你们的生产。”
方唯懒得跑,直接点明了对方的小心思。
“哈哈,你心里有数就好,那就等明年春播前咱们再详谈。我这边的生产计划要重新制定,种植方法上还需要你多指导啊。”
“没问题!现在还早,等翻过年头再说此事也不迟。”
两人随即结束了通话,郑先发的心里更塌实了。
方唯在办公室看了一会文件,最近的风向很微妙,好在不会波及到他。
这时,邓元恩从外面走了进来。
“三哥,你找我?”
邓元恩看起来胖了一些,他现在是二队的治保主任,平时和方唯在工作上的交集不多。
“元恩,过来坐。我想让你去农机队,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最近大队也有一些调整,方唯对农机队的工作不是很满意,打算找一个可靠的人顶上。
他首先就想到饿了邓元恩,邓元恩在二队当了这么久的治保主任,资历也够了,关键是这小子对农机还是很精通的。
邓元恩作为罗工和温工两口子的学生,系统学过这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做到学以致用。
“我听你的,你让我去,我就去。”
邓元恩没那么多废话,直接就表了态。
方唯点点头,然后让邓元恩回去等消息。
第二天。
他就召集了大队干部会议,提出了几项人员调整建议。
其中,将邓元恩调回农机队担任队长。他本来就是农机队的第一任队长,所以这个建议毫无悬念的获得了通过。
“同时,我建议队里成立五金厂,由张文远担任五金厂的负责人。”
方唯的第二个建议就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因为队里只有机修班有一点底子,造东西肯定不行,既没有经验也没有技术。
不过出于对他的信任,倒没什么人反对。
这个张文远就是刚刚被免职的前农机队的队长,此人头脑灵活,敢想敢干。但也正是因为这个性格,农机队的工作总出问题,但换一个位置可能更适合他。
这些事最终都有了决定,张文远得知了自己的职位变化之后,愣了半天都没说话。
“方支书,我服从组织的决定。但是,你让我去筹备五金厂,我啥都不懂,我怕干不好。”
当方唯找张文远谈话的时候,张文远有点打退堂鼓。
实际上在下塘大队当一名普通的社员也不差,张文远有技术有力气,怎么还不是过日子?
他不敢直接拒绝,只好摆困难。
“有什么干不好的?不懂就出去学习,学技术学管理,等学会了就回来搞厂子。外出学习的费用大队出,你们的工分不变,就这样。”
方唯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根本不和对方扯淡。
没有谁天生就会所有的事情,都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他已经和吴天明联系好了,队里会派五个人去羊城的一家五金厂学习,学会了就回来开五金厂。
队里现在有一个竹器厂,再加上一个门槛不算高的五金厂,只要能顺利经营下去,就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随着队里农机的普及,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少。
多余的社员怎么办?只能从别的方面想办法,其中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成立社队企业。别看知青一批一批的走了,但队里的人口自然增长也很迅猛,这些问题都要考虑。
方唯和衡州钢铁厂的关系不错,所以他打算在队里的五金厂生产一些小的五金工具、五金件等等。
这些小东西的用量大,销售应该不成问题。
另外,他准备派机修班的人去省第三机械厂学习,以便提高大家的技术水平。
别的他就不准备搞了,因为没有意义。
三天后。
张文远带着从队里挑选出来的四个人,踏上了南下的旅程。
从陈州坐火车去羊城并不远,到了羊城,张文远等人先去找了吴天明,然后就去了一家五金厂学习。
这件事全靠吴天明帮忙,方唯让他们几个给对方带了几大包的土特产和一包茶叶,以示感谢。这年月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相对来说还是要单纯一些。
机修班这边派去省城学习的人员也出发了,他们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要不然机修班就是个摆设。
匆匆数日。
【新民居】2期和3期工程提前竣工,队里又是一片欢腾。
这次分房,队干部和五保户优先,剩余部分按照打分由高到低进行分配。
这一次盘莲终于满意了,因为方唯很快就拿到了钥匙,收拾收拾就可以搬家了。大队干部的房屋面积和大家都一样,不搞特殊化。
即便是如此,盘莲还是很高兴,整天想着怎么能把新房子搞得漂漂亮亮的。
家里有部分家具需要重新打造,方唯不愿意买现成的家具,林汉阳就帮他重新设计了一套家具,看起来比较气派。
方平利用业余时间帮方唯重新制作了几件家具,另外还针对几件旧家具进行了改造。
方唯当年成家的时候打造的家具,采用了上好的老木料,有些木料现在都不好找,钱都不一定能买得到。
他和盘莲还专门抽空去了一趟陈州,去采购了很多生活用品。像桌布台布、茶杯酒杯、碗碟餐具、床上用品、蚊帐等等。
基本上和当初结婚一样,家里的东西几乎换了一遍。
好不容易住上了新房,总不能把用了多少年的旧东西再拿过去吧?诚然队里有很多人就是这么干的,但方唯和盘莲的经济状况比较宽裕,没必要那么节省。
盘莲和阿姐的大部分心思都在了新房上面,方唯也随便她们折腾。
他和施工负责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从即日起启动【新民居】4期和5期工程。
“自来水厂还得要多久才能完工?”
“快了,最多不超过一个月就能完事。不过到时候你还得等供水部门来验收,剩下的事情我就帮不上忙了,得靠你们自己解决。”
“那你们尽快吧,验收的事情我会搞定的。”
自来水厂即将竣工投产,这对于【新民居】工程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方唯为了此事还专门去找了许言,对方承诺只要水厂建好,他会派人在第一时间去验收的。当然,水厂的建设要符合标准,不达标就不能通过验收。
接下来。
已经有社员陆陆续续的搬进了新家。
方唯和盘莲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关崇阳特意挑了一个黄道吉日,几家同时搬进了新居。
这一次分房,关崇阳和孙道人也都分到了房子。不过他俩不愿意太折腾,所以就没有添置太多的东西。
于浩这段时间没有外出,他和梁雪琴忙前忙后的,帮关崇阳和孙道人搞定了的所有。
对于关老爷子来说,这个徒弟没白收。
至于于浩,他也有分房资格,不过要等到最后一期了。
搬入新居的当天,方唯和大哥在一起摆了一桌。方平作为竹器厂的厂长,这一期也分到了新房,和方唯家离得很近,一抬腿就到了。
“三弟,真是做梦都想不到,我们也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田桂也喝了两杯酒,忍不住感慨万千。
想当年方唯和方平的父母因为意外去世,她和方平咬牙供方唯读完了初中。那个时候是家里最困难的时期,唯一的念想就是能吃饱饭不饿肚子。
一晃这么些年过去了,家里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居然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她难免会有些激动。
“大嫂,相信我,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方唯微微一笑,给大哥大嫂敬了一杯酒。
队里还有一些没分到房子的社员,大家也没什么情绪,因为最后两期工程完工之后,所有人都能住进新房,最多就是再等一段时间罢了。
整个工程完工之后,【新民居】将会有600套住房,基本上能满足现有的人口规模居住,甚至还能有少许的富裕。
而且新民居还预留了扩展的空间,为人口增长做好了准备。
为此,下塘大队又追加了100万元的建设资金。
等大家吃饱喝足之后,方唯便去关崇阳和孙道人那边转了转,然后挨个去五保户的家里看了看。了解他们的困难,以便提供一些合理的帮助。
这些天。
队里储存的木材急剧消耗,不过当时的伐木量是按照全大队的人头计算的,倒不存在不够用的情况。
竹器厂的木制家具车间,到了完善还是灯火通明。每家每户总会有打造几样新家具,交给竹器厂来做,比去外面请木工要划算。
竹器厂生产的家具美观大方、结实耐用,早就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清晨。
方唯和盘莲带起了装备,进入了山里。
一年一度的采摘季即将来临,二人必须要先行进山探路,并查看几片野生林的具体情况。除了他俩也没人敢深入山林,除非是民兵连的集体的行动。
这些年,山里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毒虫猛兽横行植被茂密,处处暗藏了杀机。
方唯和盘莲无疑是整个大队最优秀的山林猎人,视毒虫猛兽如无物,具有绝对的自保能力,这个任务也只有他俩能胜任。
野生板栗林没问题、野生油茶树林没问题、野生枇杷树林也没问题。
所谓的没问题是指板栗、油茶籽等的产量和品质没问题,但采摘条件不太好,需要对道路和采摘区域进行清理。
这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只能由民兵连来完成。
“三哥,今年采摘的人手也不够啊,壮劳力好多都在工地上干活,难道要临时停工不成?”
盘莲喜欢这样的山林,但这样的山林里面充满了危险。
因此,老弱和儿童不适合进山采摘,壮劳力又不够用,想想都头疼。
“不用停工,多跑几趟也能解决问题。”
方唯不知道大家是咋想的,如果等以后上面禁止到山里采摘,这笔收入就没了。
趁着现在没人管,能赚一点是一点,以后没有了也不心疼。
所以这个采摘季还是要多辛苦,等农闲的时候再休息,反正队里除了建房也没什么大的工程。
查看完几片野生林的情况,方唯就准备回去,结果盘莲说想吃菌子了,两人便绕路去了天鹅菌生长的那片松林。(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