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fx2g.net!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
  人们不敢聚拢围观,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或呆在船舱里,或从家中的窗后窥视着这个场面。当然,能看到和不能看到这一场面的人都在关心着这里,因为这里连着朝廷。他们都知道,朝廷出事了,朝廷出了大事了,出了大事的朝廷关系着千千万万个或远或近的黎民百姓。他们默念着祈祷着,希望皇室平安国家太平。
  近百年来,江左这块地方不是内乱就是外讨,真可谓兵革不休战乱频仍:先是王敦弄权以制朝廷,接着苏峻、桓氏父子又先后作难挥戈犯阙,而孙恩、庐循、徐道覆曾历时十多年,把江左搅得再无安宁之日,这其间国家又大举北伐,难得有三两年不打仗的时候。
  如今的皇上,自即位以来,除了元嘉七年北伐之外,十多年来民不外劳,役宽务简,百姓繁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
  国家无事,乃民之大福啊!可如今……
  船队已经接近入江口。
  这时,又有一队人马簇拥着某个要人来到秦淮河边为义康送行。这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名僧释慧琳。
  释慧琳原姓刘氏,少年出家,住建康冶城寺,他为人颇有才华,又精通儒家经典,当年曾深得庐陵王义真的赏识,因此义真曾说自己一旦得志,就以慧琳为西豫州都督。释慧琳除了注有《孝经》以及风行一时的《庄子?逍遥游》之外,还著有《均善论》。在《均善论》中,他托白学先生和黑学先生之名相驳难,以申述自己的观点,其论大行于世。旧僧认为他是在贬黜释氏,欲加以摒弃,但刘义隆看到此文之后却对他大加赞赏。因与皇上交往密切且深得皇上器重,十多年来,有时候,他甚至能参与朝政决策大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今的皇上实际上是做了当年其兄庐陵王想做而没能做到的事。也因此,释慧琳势倾一时,门前宾客辐辏:他的门前常常停着数十辆车,四方馈赠不绝于道。有人讥刺他是“黑衣宰相”——和尚穿黑衣。
  义康一直视名僧释慧琳为高僧,他知道慧琳的到来所具有的意义,于是赶忙停了船回到岸边,亲自迎上去,寒暄了几句后,他就关切地问:
  “弟子还有回京的可能吗?”义康是信佛的,所以对高僧自称弟子。
  慧琳并不接话。沉默良久,他才示意随从从车上搬出包括《史记》《汉书》在内的数箧典籍,他要把这些书作为分别的礼物赠给义康。
  义康一边看着他们来来往往地搬着书,一边对慧琳说:
  “当年谢述只劝我退,后来刘湛只劝我进。谢述死了,刘湛却还活着,这是我得罪的原因。”
  这时慧琳才对义康说:
  “刘湛固然是个原因,但公之所憾,关键在于不读数百卷书!”
  不读史书是个原因?义康闻言默然。愣了一会儿,他才悻悻地离岸上船,然后由入江口驶入大江。
  第七十九章 彭城王义康流放豫章 (二)
  船队在横穿京都的秦淮河中缓缓行进时,京都的臣民虽然不敢贸然地聚集围观,却也都在暗中默默地注视着这支西行的船队。。一旦出了大江口沿江西行,那些生活于远离京都领地的人们,好像事先接到了告示似的,早已齐刷刷地排列在大江的两岸。那随意组合而成的人墙,随两岸地势的高低而起伏着。他们在静静地迎候着这支让人充满疑惑的西行的船队。
  人们在等候着,观望着;人们也在揣测着,议论着。
  “听说是司徒和领军刘湛相勾结……”
  “哪里!是刘湛要拥戴司徒,还准备杀了皇上和太子,后来皇帝病愈,事情了。”
  “说是皇上病愈之后知道他们杀了檀大将军……”
  “檀大将军功高震主,朝廷杀他,是汉王朝杀韩信,是疑忌他。司徒不杀他,皇上也会……”
  “那可不一样。汉杀韩信,是鸟尽弓藏;现在杀了檀大将军,谁还能帮国家收复失地?”
  尽管朝廷已经为此事诏告了天下方镇,但就像自古以来的任何一次类似的举动一样,伴随着官方告示而风行天下的,还有其它相关的或真或假的传闻。在这些传闻之中,自然也少不了在坊间村头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宫闱秘史。四散开去的传闻,流传到不同的地方,往往就有不同的版本,但尽管版本不同,它往往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话题。有人因此责骂刘湛误导了彭城王义康:
  “可恨刘领军,误杀刘第四!”
  也有人非议皇上听信谗言重走了汉文帝放逐淮南王刘长的老路……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一尺缯,好童童;一升粟,饱蓬蓬。兄弟二人不相容!”
  这支传唱了五百多年的旧曲《尺布斗粟之谣》,如今又伴随着大江里那支长长的船队,在不同的地方先后响起。它的曲调低沉而浑浊,充满了哀伤的意味。唱者和听者往往都随着歌声而低声啜泣。
  当船队行驶到当利口(在今安徽和县)时,伴水而居的乡民们目睹着逆流而上的船队,又反复吟唱着另一支曲子:
  “可怜彭城王,奈何作事误?
  金床玉几不能眠,夜起踏霜露。
  江水湛湛弥岸长,行人哪得渡!”
  有人传唱旧曲,有人吟唱新谣。但不论是新谣还是旧曲,都表达了人们忧伤的情绪。在坊间村头传唱传唱这些歌谣倒也罢了,更有甚者,则不远数千里赴阙上表,冒死切谏。
  就在彭城王义康的船队自大江转入彭蠡湖口(今鄱阳湖以北偏西处)的时候,有一个人正独自站在一只顺流而下的小船的船头,目送着那只浩大的船队驶入湖口。他看到了朝廷的告示,但是他感到彭城王义康是蒙冤的,或者说朝廷对此事处置不当。他是专程从数千里之外的巴东(在今四川奉节)赴京上表的。他曾任过龙骧参军,他的名字叫扶令育。其表如下:
  “臣听说贤王为求博闻,不会拒绝直谏;人臣为了尽忠,不会逃避诛罚。因此,汉时周昌直谏,孝惠帝才能成为国家储君,冯唐面争,魏尚才能再任云中太守。彼二人哪里只是喜好触犯龙颜啊!又,袁昂劝谏汉文帝说:‘淮南王若在路上遇病而死,那么陛下就有杀弟之名,怎么办?’汉文帝不听,最终追悔无及。臣不过一介草莽贱臣,不自量力,但心怀一片赤诚之心,仰慕《周易》尽忠之志,不远六千里,谨献愚诚,敬请陛下垂察。
  “陛下即大位以来,开天人之路,辟大道之门,搜寻隐逸,招纳英才,致使天下再无怀才不遇之叹,更何况,彭城王乃先帝之爱子,陛下之次弟啊!如今一旦废黜,远送南疆,恩绝于内,形隔于远,难见明主,放逐圣世;黎民百姓,皆觉痛心疾!
  “臣追思景平、元嘉交接之际,国家近于危殆,徐、傅托以兴废之名,心怀不臣之计,依赖陛下英明果断,歼灭丑类,国家安定,大得人心。荆州形胜之地,非亲不居,陛下以骠骑之号,任彭城王以江陵之重,使南荆之民得以沐浴皇宋之恩泽;其后以宰辅召之,又兼任徐、扬,因此朝野齐欢,人神同庆。而今如何相信疑似之言,亏缺兄弟之恩啊!
  “义康若有迷失之过,可责之罪,陛下正可晓之以善恶,导之以良方。况且察庐陵王往事,足以知今,此乃前车之殷鉴,后乘之灵龟!《诗经》上说,‘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又说兄弟阋于墙,不废亲也。亲族和睦,然后可以亲百姓;兄弟之亲怎可弃啊!
  “臣愿陛下上寻往代废黜之祸,下察近时谗言之患。况且谄谀难辨,是非易杂,福始祸先,古人所畏;因此爱身之人,各为己计,大是大非面前,无不闭口结舌,谁愿冒忌犯主啊!臣因愚昧,独献浅陋,实恐义康命丧南疆,陛下则有杀弟之名:臣虽微贱,窃为陛下感到羞耻!何况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良史岂能为陛下讳饰啊!若真如臣言,陛下也将悔之无及!扬雄说过:‘获福之大,莫先于和穆;构祸之深,莫过于内难。’每思此言,以为警戒。
  “陛下只顾砍伐恶枝,哪里想到砍枝伤树!此乃往古之所悲,当今所宜改。陛下若能静心采纳,召义康重返京都,兄弟协和,上下一心,以止息海内之讥,断绝多言之路;如此,则天下猜疑怨望,自然消解。何必一定要有司徒公、扬州牧,然后才能安顿彭城王啊!
  “若臣所上表违犯国宪,请即日伏诛,以谢陛下。如此,虽身分离,煮体烹尸,心所甘愿!”
  扶令育的上表呈入太极殿的时候,刘义隆正在后宫里。
  第八十章 刘义隆迁怒于劝谏者
  这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每到此时,江城建康似乎总有下不尽的细雨。无意间看到原先专为皇后采办的宦官头目小福子,勾起了刘义隆的一片遐思:皇后是永远的逝去了,留下的只有这些侍者和遗物。
  因怀念皇后,刘义隆决定去徽音殿走一走。
  皇后虽然最后病逝于显阳殿,但她住在那里的时间毕竟很短,再说,在显阳殿,在皇后临终的时候,刘义隆的感觉也不是很好;而徽音殿就不同了,那里有过他们早年的欢歌笑语,那里,是皇后长达十六年的起居处。
  徽音殿是寂静的,连同那飘然而下的枯叶,也让人感觉到它的寂静。现在,除了几个照看它的侍女,这里已经没有人居住了。
  两个新来的侍女坐在檐下用小石子做一个无声的游戏,以打难捱的时光,她们的面部表情无喜无忧;远处的窗下,皇后生前的贴身侍女小宁独自默默地看着殿外的雨丝,对皇上的到来,竟然没有丝毫觉察。
  殿内正厅里的摆设还是皇后在时的样子,连灯旁展开的卷轴都没有合上;所有的器具都一尘不染,仿佛皇后还在这里天天使用它们。所不同的是,再不见皇后的身影,再没有皇后在时人来人往的热闹场面。
  刘义隆一边看着,一边轻缓地移动着脚步,似乎怕惊动了侍女,似乎怕打破这份特有的寂静。他走到皇后曾经使用的书案前,向堆积着书籍什物的四周搜寻着。他想看看皇后那时亲手绘制的那几张前人的北伐图,但是,他没有找到。他又翻看着案上摆放着的晋朝人薛莹撰写的《后汉记》,一不小心,他将旁边的另一卷书碰落到了地上。这“啪”的一声,把入神地看雨的小宁和那两个做着游戏的小丫头吓了一跳。三人同时看见一个大男人站在室内,个个如在梦中。待回过神来,小宁率先跪下,算是迎驾的礼仪。
  “这就是皇上?”那两个小丫头也在疑惑迷茫中随之跪下。
  刘义隆示意她们平身,然后问:
  “小宁不是在显阳殿吗?”
  “是,陛下!”
  “怎么如今又在这里?”
  “宫里要奴去紫极殿……奴自己要来徽音殿。反正这里也要人打扫看护。奴对皇后……奴对这里还熟悉一些。”
  “跟皇后多久了?”
  小宁的眼圈红了,但她不敢哭,只是哽咽着,说:
  “自打入宫时起,已经六年了。”
  小宁的哽咽,让刘义隆也有些伤感。皇后自入宫时的有孕在身,直到后来变得静默少言只爱读诗书,这期间的音容笑貌,在他的面前一一飘过。看着那把被皇后坐得有些破旧的椅子,他想起和皇后相对坐谈时的情景;看着食桌,他甚至想起皇后当年蹲着身子喂太子吃饭……皇后的臀部圆圆的……但如今一切都过去了,过去了的一切都不会再来。可是,那时,有许多东西自己并没有很好地去珍惜它们。
  刘义隆向内厅走去,小宁隔着些距离跟在后面;两个小丫头一动不动地站在原来的位置上,不知所措。她们没有伺候过皇后,更没有伺候过皇上,这还是她们第一次见皇上呢。
  走到床前,刘义隆看着丝织的被子仍整齐地叠放着,一尘不染,仿佛皇后昨晚还用过它们。他坐在床边,伸手轻抚着被子,深叹一口气。十八年了,十八年前……而如今,皇后已和自己阴阳两隔……
  他又向室内的四周看了看,小几上敞开口的钱袋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起身走向钱袋,觉得有些奇怪。怎么会有这么多钱放在这里?皇后以家中拮据为辞开口要钱,怎么要了钱却堆放在这里?
  “这钱……?”
  一听皇上提起钱的事,小宁的泪水就不断地流了出来。她不说话,只顾一边哭着,一边不断地揩着,没完没了。这让刘义隆更摸不着头脑,于是他催促小宁:
  “是怎么回事呢?”
  小宁此时备感伤心,于是也就无所顾忌,索性放声大哭起来。良久,她才哽咽着断断续续地说:
  “皇后本……本没有病……皇后本不会……不会去的……”
  听了这话,刘义隆感到震惊,表情严峻起来。他在等待着,他在等小宁哭完。
  稍后,小宁抹着泪水指指那大的袋子,再次哽咽着说:
  “那是潘修仪的钱!”潘修仪即不久前升了封号的潘美人。
  潘修仪的钱?这让刘义隆感到莫名其妙:潘修仪送来的钱,如何让小宁这么伤心的哭?皇后本不会……是什么意思?到底生了什么事?为了解开这疑团,刘义隆再次催促着问小宁。
  “皇后要钱,每次只得三五万。都说潘修仪要多少有多少,皇后不信……”小宁伤心地说,“果然,潘修仪一次得到的,皇后十次才能……”
  小宁哭得更伤心了。
  刘义隆听了,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他细看那袋中的钱,这才现是有很多,约有五十万,就用手抄了一把,好像对那钱的真实性有所怀疑。沉默良久,他才问:
  “谁说潘修仪要多少有多少?”他赏赐最多的一次也就是二三十万。
  “宫里都这么说,陛下!”
  “就这么皇后就病了?”
  “钱送来的当日……”
  “送过几次?”刘义隆打断了她的话。
  “就只一次。钱送来的当日,皇后就粒米未进;到了第二天,皇后就咯血……”
  刘义隆再一次沉默了。他低着头来回地踱着,脸色显得很难看。
  “那以后皇后说过些什么吗?”
  “没说过什么,”顿了顿,小宁好像在回想什么,又补充说,“皇后只说就把钱放在那儿……还说这里再不能住了。”
  “说过我什么吗?”
  “没有——或者说了,没让奴听见。”
  “皇后最爱和谁说?”刘义隆显然深感失望。
  “皇后有什么事就爱和奴说,陛下!”
  接着,刘义隆在那里呆站了很久,什么也不说,脸色铁青。
  出了徽音殿,刘义隆把上前为他遮雨的宦官呵斥开,独自在雨中淋着。他缓缓地往东走,走了一段路,又停了下来,似乎觉得走得不对,又折回来,然后朝着太极殿的方向走来。这时候,在他的心中,来回地闪现着几个人物,那是几个与他息息相关的人物。
  皇后已经死了。皇后的死,与己有关?是修仪让她死的?是她误解了自己然后自我作践才死的?如果当年……如果自己一直做藩王,那么皇后就不会有后来的样子,那么皇后就只是一个王妃,一个王妃是不会遇到这些事的。究竟怨谁呢?宫里的妃嫔,无论是潘修仪还是小易,她们中是没有哪一个能与皇后相比的。可是,熟读诗书的皇后却不能明了我之用心。“母仪之德”,自古就是对皇后的要求。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后,怎么能去下比一个美人呢!也许自己的责任,就是没
相关阅读More+

宠王

六角雪

机械末日

兰帝魅晨

有龙

蜜汁鸭片

传说模拟器

止汶

强兵

冰风皇帝

怪物他只想做个好人2

咩咩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