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fx2g.net!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而流尽最后一滴血?抑或沏茶摇扇作壁上观/教授:哎呀呀,你这个问题把
  我考住了,陷我于三难之地呀
  1
  哲人如是说:
  时间没有脚腿,但它留下了足迹。
  从化石、年轮、遗址、废墟中,我们披阅了它的“过去”。
  “过去”的故事摆满了书架,有一个共通的名字叫作“历史”。
  历史是一面深刻的镜子,照出了万物的更新、宇宙的兴替。
  随着时间分分秒秒前行,1958 年的“炮击金门”也在一寸一分地远去。
  四十载光阴虽短,但已使我们同那伟大的事件拉开了距离,能够从多重的角
  度来审视它,从而在历史的经纬图中更精密地确定它的坐标。
  近年,海峡两岸回忆、评价金厦炮战的文字愈来愈多,大概正应了“终
  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离此山外”。
  我是炮战的痴迷者之一。因为,文学只崇拜个性化的事物,而炮战即
  为个性化战争之典范,它以不大合乎战争规律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演了战争
  的规律,面孔与其它战争委实太不相同。还因为,文学喜欢反映与现实息息
  相关脉承紧密的事物,而当其它战争早已进了博物馆的陈列室时,唯有那场
  炮战的成因犹在,故它一点也不陈旧,仍是摆在我们案头需要经常在其中查
  询些什么的备忘录。
  将近1500 个日日夜夜,我好像一直手握着一架无形的可观察时空的“放
  大镜”,千百遍将那场炮战再拉到眼前,认真而执着地研观其生动鲜活的各
  个细部,以及它于广阔背景下面同别样事物的种种关联,以及在并未中止的
  进程中曾经和仍在发生的作用。
  海峡对岸也有同样的痴迷者。前些年,一次在厦门召开的关于两岸问
  题的学术会议上,台湾的王教授特地跑到我的房间来“切磋”炮战。我们互
  相恭维了“您是专家、权威,向您学习、讨教”之后,便开始了客气、礼貌
  的磨牙。争执涉及史实,关乎评价,直至都口干舌燥,互相不能扭转对方的
  固执,从而都真切感受到了两岸认识上的差异及达成共识的艰辛。最后,王
  教授又委婉地向我发难,他说研究中一直存在着若干困惑,目前尚无人给出
  完美的解析,希望沈先生明示、指教,云云。
  我笑:敝人见微识浅,怕不能令教授满意。
  王教授的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尖锐,直通对炮战历史意义的归纳、总
  括。对此,我的谦逊绝对真诚,不敢将一孔之见强加于人。当然,我亦认为,
  当代人已经没了当时人、当事人的种种局限,理应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以
  更为冷静、客观的眼光和更为大度、公允的心态,来回首往事,去探寻真谛。
  其实,如果大家能够抛开某种偏狭,应该坦承,那场战争中确有对双方来说
  均属积极的东西。这里可借用卢梭的一句话:每一次重温过去的岁月,聪慧
  理性的人们总会采撷到新鲜的价值。
  ※※※※※
  问题一:炮战于何时结束?大凡战斗、战役均有明确的开始、结束时,
  此乃战争常识。然而,“炮击金门”属于例外,许多人说得清它的“生日”,
  却道不明它的“忌辰”。遍览海峡两岸数十种著述,在炮战结束的日期上,
  竟难有一致的定论。
  台湾的说法五花八门,有几个版本倾向在炮战45 天处将其“腰斩”,
  划上句号。
  因为10 月6 日这一天,彭德怀宣布了“停火”,此乃共军“损失惨重,
  打不下去,找借口下台阶,掩盖失败”的遁辞。如此解释界定,最能反衬台
  湾的“胜利”。
  大陆方面比较权威的意见,炮战打了64 天,于10 月25 日“功德圆满”。
  这一天,毛泽东的《再告台湾同胞书》发表,标志着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政
  策重心已开始由“武谈”向着“文谈”偏移。
  问题是,金厦海域并未就此“停火”,毛泽东、蒋介石作古了也没停,
  “单打双不打”整整延续了20 年。有人计算,如平均每次各打100 发,20
  年里累积,双方各打炮弹30 万发。世界战争史上,谁见过此等枪炮“马拉
  松”互射的奇景?1979 年1 月1 日,美国通知台湾,结束外交关系,终止
  双方的“共同防御条约”。
  同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大
  政方针。同日,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台湾是我国的一部分,台湾人
  民是我们的骨肉兄弟。为了方便台、澎、金、马的军民同胞来往大陆省亲会
  友,参观访问和在台湾海峡航行、生产等活动,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部队,从
  今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于是又有许多
  人以为,从此金厦海域烟消云散,再听不到枪炮声,这一天,大概是“炮击
  金门”的终止日了吧。
  回答“非也”,事情仍然不能算作完结,因为,大陆方面的炮停了,金
  门方面的炮未停,隔三叉五地仍在打着玩呢。1984 年6 月27 日,金门国民
  党军突然猛烈轰击我角屿岛,0。24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顷刻落弹150 余发,
  两名战士负伤,医助程国财牺牲。台湾方面的“一个巴掌也要拍响”令人百
  思不得其解。大陆方面表现了极大的克制与忍让,既未还炮,也未抗议,甚
  至没有发布消息,用以德报怨的沉默,显示了追求和平的诚意。角屿岛官兵
  强咽悲痛只做了一件事:在医德医术俱佳的程国财烈士罹难处,为他树立了
  一块永久的纪念碑。邓颖超闻知此事,用手帕揩抹去眼角的泪痕,说:解放
  军不还炮是对的,不能给不希望和平不愿意统一的人任何借口。
  不知是出于良心的“内责”,还是迫于舆论的“外责”,金门倒是从此
  识了时务,“改邪归正”,再没有此类乱发神经胡甩炮弹的昏事发生。
  你说,战争的终止线究竟该划在哪一天。
  我不讳言,我是“64 天说”的赞成者。因为以10 月25 日毛泽东《再
  告台湾同胞书》为标志,战役从计划拟订、意图实施到目标达成,此时已经
  很完满地走完了全程。虽然这之后,炮击仍在继续,漫漫难觅终期,其间甚
  至也还有几次翻江倒海的大打,但平心而论,那毕竟是另外一种形态意义上
  的作战了。事情就是这样,由于短促猛烈的炮战与漫长有节的炮击过渡、顺
  延得非常自然、紧密,人们往往只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而容易忽视它们之
  间的区别,即前者是完全意义上的战役行为,后者仅是象征意义上的战术动
  作;前者是一个事件,后者是一个过程。不深入探查这一点,便很难解释炮
  战结束了、炮击仍长时间延续的奇持现象。
  辩证法则认为,任何现象不论直射还是折射,都是事物本质的反映。
  金厦海域的战事亦当如此。毛泽东后来说过:我们同台湾隔着海打一点炮,
  双方都有这个需要。我们是在提醒国民党,你我之间的事情还没有了结呐?
  但我们单打双不打,只打宣传弹不打真炮弹,只打烂石头不打死人,每逢过
  年过节还要打个招呼,给金门马祖放几天假,什么弹都不打了,让他放心休
  息,谁都体会得出来,这是好意,是希望有一个好办法来解决双方问题。蒋
  介石也经常丢几颗炮弹过来,无非强调他仍是正统,还要反攻。我们欢迎他
  丢,就怕他不丢了。我们同台湾如果一点点象征性的动作都没有,大家相安
  无事,各吃各饭,各睡各觉,那么不用帝国主义来乱搅,自己早就兄弟分家
  变成两个中国了。
  炮战结束,炮击延续,不愿再打而又不能不打,为了和平必须让战争
  保留着一个长长的尾巴,象征性动作的背后有着实在意义的驱动,戏剧化的
  现象包涵着积极而合理的内核。我们在时间上给历史横切一刀,区隔出金厦
  战争性质不尽相同的阶段,会豁然发现,操纵决定着一切状态状况的,原来
  是那个双方均挂在嘴边经常重申不敢违逆坚持捍卫的“一个中国”原则。
  为不同的原则而战是战争的常用式。
  为共同的原则而战是战争的变化式。
  五十——七十年代的金厦战事又属变化式中的特例。如此理解,方知
  其看似“怪诞”,然功莫大焉。
  ※※※※※
  问题二:谁是赢家?战争,或一方横扫千里,攻城掠地,或一方斩获
  无算,屈人之兵,总要决出个胜负雌雄来方才罢手。而1958 年的金厦海域,
  双方近干门大炮乱吼、海陆空三栖混战之后,态势几乎完全复原到战前,大
  家无进无退,各守原先城廓,继续执戈遥峙。
  表象上看,似乎是一场不分伯仲的无果之战。
  台湾却一直陶醉在自诩的“胜利”之中,因为“国军英勇无故,致使
  共匪踏平金马、血洗台澎的图谋惨黯失败”。另外,“在一百余次大小炮战中,
  共军被击毁野(高)炮221 门、炮位86 处、炮兵掩体21 座,油弹储存所17
  座、各型车辆96 部、兵营4 座,我只损野(高)炮14 门、油弹库1 处、码
  头栈埠2 处;双方海军18 次大战,我敌损失为2:108(含击沉共匪机帆船86
  条);双方空军10 次大战,我敌损失为2:32。共军兵器悉由俄共供给,故
  台湾兵乃打胜了‘世界大战’”。
  我们已知,毛泽东并无攻金计划。按照逻辑学定义,大前提既不存在,
  “国军有效遏阻了共匪越海进犯企图”的结论便明显难以立足。至于战果,
  大陆方面的统计同台湾更是南辕北辙,最后公布的数字为:击落敌机18 架、
  击伤19 架;击沉敌大小舰艇7 艘、击伤17 艘;击毁敌水陆两用输送车14
  辆、缴获1 辆;摧毁敌各种阵地工事327 处,汽车9 辆,雷达、电台7 部,
  各种火炮30 余门;毙伤敌中将以下官兵千余人,俘敌飞行员3 名。我方被
  击落、击伤飞机11 架;损失鱼雷艇3 艘、伤1 艘;被击毁火炮32 门、汽车
  8 辆;伤亡官兵460 余员、民兵群众218 名。
  审慎考证,我个人看法是:1、大陆方面所公开的己方损失具有可信度。
  2、大陆方面公布的敌方损失,会有数字上的正负出入,但误差不至太大。3、
  台湾方面的数字掺水过多,难为信史。4、厦门方面共发射炮弹40 万发,为
  金门发射10 万发的4 倍,金门方面损失稍大也是常理,不足为奇。5、台湾
  方面称,大陆40 万发炮弹的总价值超过了被其摧毁目标的总价值。此议如
  成立,倒也说明了,仅从弹药直接的“损耗”与“效能”比来为此役定胜负,
  本来意思不大。
  应该注意到,大陆方面从未大事宣传自己军事上的“辉煌”。作为一场
  政治、外交上的考虑远大于军事动机的战役,大陆方面的调子一直定位于“达
  到了预期目的”。
  究竟孰胜孰负?解套还须把另一位当事人拽扯进来一并考察。炮战酣
  烈时,美国6 个航母编队,500 余作战飞机、数千海军陆战队和斗牛士导弹
  硬挤到台湾海峡来凑热闹,并直接为台海军护航,指触扳机,引弓不发,实
  打实当了一回只差开炮了的参战者。
  台湾研究学者黄嘉树先生认为,长期以来,中美台三方形成了一种复
  杂而有趣的互为敌友的三角矛盾,即:A 状态,在维持台湾当局的割据局面、
  抗拒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美蒋两方是友,而以中共为敌;B 状态,在阻止国
  民党反攻大陆的问题上,则中美双方是友,而以台湾当局为敌;C 状态,在
  反对“两个中国”和“台湾独立”的问题上,国共两党则为友,而以美国为
  敌。三种状态由各自的战略利益交织而成,正由于三方力量的彼此抵消,促
  使台湾海峡出现了长期的对峙局面。
  黄教授的真知灼见为我们研判胜负提供了一把钥匙。君不见,台海战
  火因三角矛盾的剧烈磨擦而燃起,但深入观察,三种状态在炮战中所发挥的
  作用,并不均衡,A、B 两状态明显地降为从属和次要,C 状态却表现得十分
  强势和凸显。尤其在战事的下半段,毛泽东的打与停都是为了助蒋同美国吵
  嘴闹独立性,蒋介石也多亏了毛的一臂之力才扛住老美的高压,保住了金门
  的阵地和仍然“代表”中国的面子。正是在此层面上,有一种意见说此役的
  赢家是海峡两边的中国人,输家是大洋彼岸的美国佬:谁说不成道理?当然,
  战争中的毛、蒋联手,仅仅是对付共同对头的一种心照不宣、权宜默契,他
  们始终都是对手,而从来不是盟友。甚至连“兄弟阋墙,外御其侮”都谈不
  上。
  所以,所谓的中国人之“胜”,也不过是对美国的力逼势迫还以颜色并
  小有收获,使其阴暗企图难以得逞而已,谈不上什么“大胜”。中国若真想
  “大胜”和期待美国的“大败”,唯有实现自觉意义上的和解与联合。1958
  年的炮战,起码已给予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
  问题三:历史如何评价?我的案头,左边一摞台湾书籍,右边一堆大
  陆书籍,各取一、二本来对照翻阅,便知两边对同一战役的评说历来迥异。
  大陆方面认为:“炮击金门”所实现的价值总和,包括军事惩诫、政治
  分化、外交配合、政策宣示、战略摸底、策略谋对、实战练兵,均达到或超
  过了最初的预期,堪称毛泽东军事生涯的经典之作,为中国统一史上的重要
  篇章。
  台湾方面认为:“金厦炮战”是近代事关台湾生死存亡的关键一役,共
  军无法攻占金马,难越雷池一步,乃从此确保了台澎数十年安全和平。台湾
  经过生聚教训所创造的成就奇迹,全仰赖此役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一场没有一寸土地易手和大规模歼敌战果统计的战役,必然给双方各
  自的“胜利演说”预留下充裕的空间,大家都说“满意”也就不使人大觉费
  解。
  我没有这样的“天平”,可以给各种说法中的是非曲直准确计量,站在
  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说法大概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吧。我只是以为,九十年代
  已进入倒计时,新世纪的曙色也开始在海平线上隐约闪烁了,对40 年前的
  那场战斗,我们的思维理应从“昨日对昨日的评价”步入“今日对昨日的评
  价”。于是,对“炮击金门”在中国当代史中的地位、影响、作用,我悟出
  了些许与别家不同较为新颖的看法:
  关於地位。此役是国共两党之间最后一次大规模兵戎相见,但它又不
  是中国长期内战的简单顺延。稍加留意便不难看出,党争、政争在战役中已
  经降为次要,统一与分裂之争明显地上升居于主导位置。防止美国分割版图、
  肢解中国始终是毛泽东第一位的思考。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发展规律就是如
  此,一旦国土出现分裂,统一便成了高于一切的国家、民族之最高利益所在。
  故“炮击金门”,应看作海峡两岸间矛盾由阶级、政党、意识形态、政治制
  度之争在向统一与分裂之争过渡的标志。
  关于影响。作为一场震撼世界的战役,“炮击金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现实的和长久的,我们至今仍能接收到它从逝去的时光里释放出来的冲击
  波。其中,最强烈的信息一直在提示、告诫当代和后代人,台湾海峡的和平
  历来具有相当危险的不确定性,一旦平衡被打破,战端将从何而起并依怎样
  的轨迹发展下去。旧有的模式虽不会被机械复制,但不变的规律一定会被再
  版重演。
  关于作用。中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的政策思想于五十年代
  中期开始萌芽。1958 年的“炮击金门”乃对各方态度进行一次火力实测,
  并通过激烈
相关阅读More+

宠王

六角雪

机械末日

兰帝魅晨

有龙

蜜汁鸭片

传说模拟器

止汶

强兵

冰风皇帝

怪物他只想做个好人2

咩咩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