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章 势如破竹,再征汝南
第172章章势如破竹,再征汝南
大汉天元三年,皇帝刘向正式下旨,命令驻扎在兖州东郡的二十万精锐汉军火速开拔,全面进攻防守在那里的敌将王寻所部。
大军分成了两个部分,分别有徐元徐忠两个人分别统领,两人相互监督制衡,以确保不会出现大的战略失误。
而真正的大都督徐忠则立即前往兖州,远程调配,他不随军前进,坐镇后方。
其实,刘向的用意就是想让大将军监管徐元这个当惯了土皇帝的骄兵悍将,虽然他对徐旻的态度不错,事事都会询问并参考其意见。
但其实,这位镇军大都督就只是看在两个兄长的份上给了点面子而已,他心里谁都不服。
皇帝就非常害怕两人起了争执无人调和,那样只会妨碍大军进攻长安的步伐,所以就调徐忠过去督战,主要就是震慑那些独立性较强的大军头。
徐元亲自率领两万精骑为先锋,直直插进敌军腹部,新军将领王寻也早有准备,实现准备好了口袋阵。
打算来个瓮中捉鳖!
他事先就研究好了徐元的作战方式,非常刚猛,先用骑兵正面碾碎对方军阵,再辅以后面的大股步兵收割。
这个战法几乎无往不利,无论是对中原军队还是草原骑兵,几乎没有人能挡住西凉铁骑的冲锋。
所以王寻就针对这个习惯做出了布置,只要中军不溃败,就可以慢慢的完成包围,将先锋后后续大军分割。
但可惜他还是低估了西凉军的精锐程度。
徐元没有惊慌,自己领着五千嫡系铁骑直直杀向了王寻所在的中军指挥所。
沿途的步兵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几乎一个照面就被马蹄给瞬间碾成了肉酱,所到之处,皆说尸山血海,而后面失去了统帅的其余骑兵也没有就此溃散。
分成两翼迂回掩护。
“大司马…汉军冲过来了!”斥候赶紧来报。
“调集所有可用士兵,一定要拦住!这还是要人吗。”王寻知道自己有点玩脱了。
战术肯定没什么问题,但没想到对方这么生猛,居然吃不下。
而随着军队的调动,口袋阵也出现了缺口,一留在原地的一万多骑兵与外围十几万步兵里应外合,形成反包夹。
新莽军一触即溃,加上士气本来就低迷,平时还吃不饱饭的缘故,毫无战意,只得被冲上来的汉军步兵收割。
徐元将计就计,直接将压力转嫁到王寻身上,导致对方因为惜命丢了阵脚,原本的布置大乱。
“我了大汉,为了陛下,给我杀!”
“杀!”
“杀!”
肃杀之气弥漫在每一个汉军步兵的身上,因为朝廷许诺了非常重的赏赐,每拿下一个首级,都能获得土地金钱赏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士兵们在财富的诱惑下积极性大增。
而诸军中,以李扬率领的八千西北军最为勇猛,他已经在军中得到了士兵以及凉州派将领的信服。
战斗力被完全发挥了出来。
同时,刘秀这个校尉也一样,成为了为数不多被西凉军接纳“荆州派”。
如今军中的阵营划分也是极其鲜明,以徐元为首的西凉派,以徐旻为首的河北派,以徐忠为首的荆扬派,以王青等人为首的山东派。
彼此之间存在着仇视,虽然荆扬军官的老大是徐忠,但也妨碍凉州军瞧不起他们,毕竟大将军厉害又不是你们厉害。
依然改变不了酒囊饭袋的事实。
李扬自从被革职后,在除却山东派外,其他派别就不认为其属于山东一系的军人了,而是相对独立,所以才能得到西凉军人的认可。
这种门庭阵营分明的格局其实相当糟糕,导致根本就无法做到统一领导军队。
众人各自为战,即使官职更高也不服气,就比如山东军官就不服徐元和徐旻,只听从自己直系上司的命令。
徐忠让李扬带凉州兵也有点改变这种情况的意思,得到山东和西凉两派的认可。
有了这个例子,就可以继续运作其他的。
刘秀则也差不多,他虽是南阳讲武堂学生,但第一次带兵经历是西凉军,所以就被自动归类为了西北军,但离奇的是河北将领对他居然也不反感。
很多河北军都愿意配合他,也是很神奇。
“大司马…我军大败!”前线将领逃了回来,脸上粘着血液。
“这个徐元,坏我大事!”王寻十分愤怒,他也意识到对方在虚张声势了,达成目的后,就不再继续冲锋。
“唉,也罢,先撤回城内!全力固守。”
见局势逆转,他索性也就不继续在前线僵持着,转攻为首。
汉军趁热打铁,连下数县,山阳郡大部队沦陷。
十日后,城破,新莽军的展现再度后移,为了保存实力,而选择让出山阳全郡,退往济阴防守,但依旧是摇摇欲坠。
新朝的统治根基已经被大大的动摇,无论士兵,还是沿途县令将领都不打算在为其效命。
皆是找准机会开门献城,就是在这种便利之下,汉军才势如破竹。
如今算上之前战果,兖州有东郡、泰山、济北和任城、山阳五个都归了汉。
并且大军摆开架势,意图争夺济阴和动平等郡。
局势对于新莽而言相当糟糕,兖州丢失几乎已成定局,而这个郡丢了,新朝对中原的影响力便是彻底消失殆尽。
接下来直接面对大汉数十万大军就是河南,洛阳一丢,关中甚至长安也将是岌岌可危了。
毕竟司隶内还有十万赤眉军没有行动,到时候前后夹击陈留,王寻只要有点脑子就不会再继续硬碰硬,而是退回虎牢关之内。
其实王莽也根本没指望兖州的那十几万人能抵挡汉军的攻势。
他的想法是趁其不备,等汉军拿下兖州,士气高涨,狂妄自大之际,再将所有隐藏的实力一股脑发挥出来,一战而定!
其实王寻也一直在隐藏,就等着那个机会的到来。
山阳,汉军帅帐。
徐元洗净身上的血渍,包扎好外伤,这才来到这里与徐旻议事,这次的他可谓意气风发。敌人针对他的作战风格想出了应对方法,但最终却还是被反将一军,西北军太过凶猛,势如破竹,沿途的新莽军根本不敢阻挡。
甚至是威胁到了中军的王寻,导致其在手足无措之下,做出了错误判断。
“徐大都督武艺超群,有楚霸王之风啊。”见对方走进来,徐旻便不吝夸奖道。
其实徐元的作战风格确实和项羽很相似,都是自己带领小股精锐骑兵正面击溃敌人中军,导致全方面的溃败。
后面的大部队步兵再紧随收割,都是属于暴力类型,以少胜多是常态,军队太多反而会影响发挥。
“不过如此,还是徐司马配合的好,若无后方大军的紧密追击,恐怕我就交代在那了。”徐元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商业互吹。
“看来过程确实比想象中要顺利的多啊,新莽军没有造成过多的阻碍和威胁,相信用不了多久,还于旧都,也将不在话下。”
徐旻憧憬道,他的毕生梦想都是让自己的清河徐恢复到昔日大将军徐宁时期的繁荣强大。
而不是南阳徐家的附庸,自从武帝分家以来,两者的实力都是差不了多少的,交替在朝中掌权,可现在自家就要落后太多太多。
国家大权把持在徐华手里,乃当朝的宰执!位高权重,独霸朝堂,他若是发起怒来,连天子都要恐惧。
而徐忠则是军事上的领导者,不仅有自己的荆扬派嫡系,而且还深得徐元的西凉派追捧,国家最强的四支军事力量,他握着其中之二!
徐元也更不用说,大汉第一猛将,对标新莽吹捧的“军神”的王邑。
而这三个重量级人物无一例外,都是南阳徐氏的子弟,牢牢控制主导权。
而本来与之并列的清河徐家呢?只有徐旻一个人苦苦支撑,其他的兄弟叔伯确实都是大官,但也大多集中在河北,也就是邺城。
南阳正统朝廷的力量相当有限,如此自己何时才能带领家族复兴呢?
而这场战争,就是机会!他要立下足够的战功,拥有足够的筹码,以便将来能争夺到朝廷的官职。
其实之前之所以两徐交替掌权是有客观因素的,那就是皇帝有意的推波助澜,没有哪个君主希望一家一直掌权。
即使对方绝对忠诚,该有防备也不能少。
所以武帝刘彻煽动昔日的徐晔徐南二人反目,从而导致徐家整体的力量被分割。
皇帝控制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一个皇帝上位,就任用另一个势力稍弱的徐家,由此形成制衡,这一点也是两徐家主的共识。
很恐怕,还不用自家人争个头破血流,所以一直心照不宣。
可现在不同了,皇帝的权力大损,而是集中在宰执徐华手里,这种制衡当然也消失不见。
徐旻并非蠢人,他知道这种时候不能内耗,但未雨绸缪还是要做的。
老祖宗钦点真龙天子这件事他知道,所以才更有争夺筹码,新帝继位,削弱南阳徐家几乎是必然。
而清河徐家,也将迎来久违的复兴!这也是父亲临死前的执念,徐旻毕生的夙愿。
………
大汉天元三年,六月五日,也就是半个月后,汉军突破济阴防线,十万新莽军大规模溃败,伤亡两万余。
而汉军也在继续扩大战果,各地郡县望风而降,喜迎王师,他们舍弃了腐朽的新朝,而迎接了先进仁慈的大汉。
就如同之前一样,无论豪强还是百姓,都再次念起了大汉的好。
所以徐元徐旻等人的进攻并没有遇到哪怕一丝波折,几乎是所向披靡,被打怕的王寻再也不敢正面面对徐元的西凉铁骑。
主将的退缩,导致大军溃败的更加严重了,又过了半个月,十六万新军退守陈留,兖州大部分已经沦入敌手。
被徐华看好的李扬也展现出了非一般的军事才能,几千人在他的带领下,经常击败上万人,由此得到了徐元的青睐。
这个人带的是凉州兵,本质上属于自己的部下,再加上是大哥徐忠亲自举荐并看好的。
对他没少提拔。
徐忠批准之后,李扬升任左军中郎将,手握大军五万,被予以攻略豫州的任务,三个月后,与大军合兵一处,联合进攻洛阳。
也是朝廷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这位曾经的名将,用实力证明自己并非废物。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他跌落神坛的原因是丢了汝南。
徐忠答应,只要能夺回豫州,就算他将功补过,官复原职,余下的功勋另算。
这无疑是让李扬激动起来,他当即任命了几名亲信,其中刘秀是副军都统,兼先锋大将,负责带领一万先锋军。
经过一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加上上司的看重,刘秀已经不是曾经那个初出茅庐的太学生了,而是手握一万兵马的将军。
和他的兄长一样,都是先锋大将。
而且得到了李扬看重,他的仕途将会更加顺利,两人的命运其实已经绑定在了一起。
营帐。
李扬站在主位上,两侧则分别是自己器重的七个将领。
其中大多数都是其旧部以及家将,讲武堂带出来的年轻人只有刘秀一人,邓禹朱佑等人也很优秀,但还是差着点。
现在中层将领的身份已经相当有前途了。
“这场仗我将一雪前耻!记得上次汝阴那场大败吗?我失去了所有!”
李扬慷慨激昂的发表战前宣言,“为将者,本不应该抱怨这些,技不如人,失败理所应当,但从王邑征伐赤眉军一战我看了出来。”
“他不如我!所以我不服,至于什么时运不济都是借口,既然想雪耻,那就堂堂正正的在战场上击败他!”
“大将军对我们何等信任,启用了一个败军之将,人应该有骨气!不能再容忍一次屈辱。”
“必胜!”
“必胜!”
众人也燃起了战意,纷纷齐声道。
人群中颇为不起眼的刘秀同样没有例外,振臂高呼,他对什么雪耻之类的原因没有感觉,毕竟他才刚刚加入进来没多久。
可既然大家都说了,也不能煞风景吧。
(本章完)
大汉天元三年,皇帝刘向正式下旨,命令驻扎在兖州东郡的二十万精锐汉军火速开拔,全面进攻防守在那里的敌将王寻所部。
大军分成了两个部分,分别有徐元徐忠两个人分别统领,两人相互监督制衡,以确保不会出现大的战略失误。
而真正的大都督徐忠则立即前往兖州,远程调配,他不随军前进,坐镇后方。
其实,刘向的用意就是想让大将军监管徐元这个当惯了土皇帝的骄兵悍将,虽然他对徐旻的态度不错,事事都会询问并参考其意见。
但其实,这位镇军大都督就只是看在两个兄长的份上给了点面子而已,他心里谁都不服。
皇帝就非常害怕两人起了争执无人调和,那样只会妨碍大军进攻长安的步伐,所以就调徐忠过去督战,主要就是震慑那些独立性较强的大军头。
徐元亲自率领两万精骑为先锋,直直插进敌军腹部,新军将领王寻也早有准备,实现准备好了口袋阵。
打算来个瓮中捉鳖!
他事先就研究好了徐元的作战方式,非常刚猛,先用骑兵正面碾碎对方军阵,再辅以后面的大股步兵收割。
这个战法几乎无往不利,无论是对中原军队还是草原骑兵,几乎没有人能挡住西凉铁骑的冲锋。
所以王寻就针对这个习惯做出了布置,只要中军不溃败,就可以慢慢的完成包围,将先锋后后续大军分割。
但可惜他还是低估了西凉军的精锐程度。
徐元没有惊慌,自己领着五千嫡系铁骑直直杀向了王寻所在的中军指挥所。
沿途的步兵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几乎一个照面就被马蹄给瞬间碾成了肉酱,所到之处,皆说尸山血海,而后面失去了统帅的其余骑兵也没有就此溃散。
分成两翼迂回掩护。
“大司马…汉军冲过来了!”斥候赶紧来报。
“调集所有可用士兵,一定要拦住!这还是要人吗。”王寻知道自己有点玩脱了。
战术肯定没什么问题,但没想到对方这么生猛,居然吃不下。
而随着军队的调动,口袋阵也出现了缺口,一留在原地的一万多骑兵与外围十几万步兵里应外合,形成反包夹。
新莽军一触即溃,加上士气本来就低迷,平时还吃不饱饭的缘故,毫无战意,只得被冲上来的汉军步兵收割。
徐元将计就计,直接将压力转嫁到王寻身上,导致对方因为惜命丢了阵脚,原本的布置大乱。
“我了大汉,为了陛下,给我杀!”
“杀!”
“杀!”
肃杀之气弥漫在每一个汉军步兵的身上,因为朝廷许诺了非常重的赏赐,每拿下一个首级,都能获得土地金钱赏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士兵们在财富的诱惑下积极性大增。
而诸军中,以李扬率领的八千西北军最为勇猛,他已经在军中得到了士兵以及凉州派将领的信服。
战斗力被完全发挥了出来。
同时,刘秀这个校尉也一样,成为了为数不多被西凉军接纳“荆州派”。
如今军中的阵营划分也是极其鲜明,以徐元为首的西凉派,以徐旻为首的河北派,以徐忠为首的荆扬派,以王青等人为首的山东派。
彼此之间存在着仇视,虽然荆扬军官的老大是徐忠,但也妨碍凉州军瞧不起他们,毕竟大将军厉害又不是你们厉害。
依然改变不了酒囊饭袋的事实。
李扬自从被革职后,在除却山东派外,其他派别就不认为其属于山东一系的军人了,而是相对独立,所以才能得到西凉军人的认可。
这种门庭阵营分明的格局其实相当糟糕,导致根本就无法做到统一领导军队。
众人各自为战,即使官职更高也不服气,就比如山东军官就不服徐元和徐旻,只听从自己直系上司的命令。
徐忠让李扬带凉州兵也有点改变这种情况的意思,得到山东和西凉两派的认可。
有了这个例子,就可以继续运作其他的。
刘秀则也差不多,他虽是南阳讲武堂学生,但第一次带兵经历是西凉军,所以就被自动归类为了西北军,但离奇的是河北将领对他居然也不反感。
很多河北军都愿意配合他,也是很神奇。
“大司马…我军大败!”前线将领逃了回来,脸上粘着血液。
“这个徐元,坏我大事!”王寻十分愤怒,他也意识到对方在虚张声势了,达成目的后,就不再继续冲锋。
“唉,也罢,先撤回城内!全力固守。”
见局势逆转,他索性也就不继续在前线僵持着,转攻为首。
汉军趁热打铁,连下数县,山阳郡大部队沦陷。
十日后,城破,新莽军的展现再度后移,为了保存实力,而选择让出山阳全郡,退往济阴防守,但依旧是摇摇欲坠。
新朝的统治根基已经被大大的动摇,无论士兵,还是沿途县令将领都不打算在为其效命。
皆是找准机会开门献城,就是在这种便利之下,汉军才势如破竹。
如今算上之前战果,兖州有东郡、泰山、济北和任城、山阳五个都归了汉。
并且大军摆开架势,意图争夺济阴和动平等郡。
局势对于新莽而言相当糟糕,兖州丢失几乎已成定局,而这个郡丢了,新朝对中原的影响力便是彻底消失殆尽。
接下来直接面对大汉数十万大军就是河南,洛阳一丢,关中甚至长安也将是岌岌可危了。
毕竟司隶内还有十万赤眉军没有行动,到时候前后夹击陈留,王寻只要有点脑子就不会再继续硬碰硬,而是退回虎牢关之内。
其实王莽也根本没指望兖州的那十几万人能抵挡汉军的攻势。
他的想法是趁其不备,等汉军拿下兖州,士气高涨,狂妄自大之际,再将所有隐藏的实力一股脑发挥出来,一战而定!
其实王寻也一直在隐藏,就等着那个机会的到来。
山阳,汉军帅帐。
徐元洗净身上的血渍,包扎好外伤,这才来到这里与徐旻议事,这次的他可谓意气风发。敌人针对他的作战风格想出了应对方法,但最终却还是被反将一军,西北军太过凶猛,势如破竹,沿途的新莽军根本不敢阻挡。
甚至是威胁到了中军的王寻,导致其在手足无措之下,做出了错误判断。
“徐大都督武艺超群,有楚霸王之风啊。”见对方走进来,徐旻便不吝夸奖道。
其实徐元的作战风格确实和项羽很相似,都是自己带领小股精锐骑兵正面击溃敌人中军,导致全方面的溃败。
后面的大部队步兵再紧随收割,都是属于暴力类型,以少胜多是常态,军队太多反而会影响发挥。
“不过如此,还是徐司马配合的好,若无后方大军的紧密追击,恐怕我就交代在那了。”徐元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商业互吹。
“看来过程确实比想象中要顺利的多啊,新莽军没有造成过多的阻碍和威胁,相信用不了多久,还于旧都,也将不在话下。”
徐旻憧憬道,他的毕生梦想都是让自己的清河徐恢复到昔日大将军徐宁时期的繁荣强大。
而不是南阳徐家的附庸,自从武帝分家以来,两者的实力都是差不了多少的,交替在朝中掌权,可现在自家就要落后太多太多。
国家大权把持在徐华手里,乃当朝的宰执!位高权重,独霸朝堂,他若是发起怒来,连天子都要恐惧。
而徐忠则是军事上的领导者,不仅有自己的荆扬派嫡系,而且还深得徐元的西凉派追捧,国家最强的四支军事力量,他握着其中之二!
徐元也更不用说,大汉第一猛将,对标新莽吹捧的“军神”的王邑。
而这三个重量级人物无一例外,都是南阳徐氏的子弟,牢牢控制主导权。
而本来与之并列的清河徐家呢?只有徐旻一个人苦苦支撑,其他的兄弟叔伯确实都是大官,但也大多集中在河北,也就是邺城。
南阳正统朝廷的力量相当有限,如此自己何时才能带领家族复兴呢?
而这场战争,就是机会!他要立下足够的战功,拥有足够的筹码,以便将来能争夺到朝廷的官职。
其实之前之所以两徐交替掌权是有客观因素的,那就是皇帝有意的推波助澜,没有哪个君主希望一家一直掌权。
即使对方绝对忠诚,该有防备也不能少。
所以武帝刘彻煽动昔日的徐晔徐南二人反目,从而导致徐家整体的力量被分割。
皇帝控制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一个皇帝上位,就任用另一个势力稍弱的徐家,由此形成制衡,这一点也是两徐家主的共识。
很恐怕,还不用自家人争个头破血流,所以一直心照不宣。
可现在不同了,皇帝的权力大损,而是集中在宰执徐华手里,这种制衡当然也消失不见。
徐旻并非蠢人,他知道这种时候不能内耗,但未雨绸缪还是要做的。
老祖宗钦点真龙天子这件事他知道,所以才更有争夺筹码,新帝继位,削弱南阳徐家几乎是必然。
而清河徐家,也将迎来久违的复兴!这也是父亲临死前的执念,徐旻毕生的夙愿。
………
大汉天元三年,六月五日,也就是半个月后,汉军突破济阴防线,十万新莽军大规模溃败,伤亡两万余。
而汉军也在继续扩大战果,各地郡县望风而降,喜迎王师,他们舍弃了腐朽的新朝,而迎接了先进仁慈的大汉。
就如同之前一样,无论豪强还是百姓,都再次念起了大汉的好。
所以徐元徐旻等人的进攻并没有遇到哪怕一丝波折,几乎是所向披靡,被打怕的王寻再也不敢正面面对徐元的西凉铁骑。
主将的退缩,导致大军溃败的更加严重了,又过了半个月,十六万新军退守陈留,兖州大部分已经沦入敌手。
被徐华看好的李扬也展现出了非一般的军事才能,几千人在他的带领下,经常击败上万人,由此得到了徐元的青睐。
这个人带的是凉州兵,本质上属于自己的部下,再加上是大哥徐忠亲自举荐并看好的。
对他没少提拔。
徐忠批准之后,李扬升任左军中郎将,手握大军五万,被予以攻略豫州的任务,三个月后,与大军合兵一处,联合进攻洛阳。
也是朝廷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这位曾经的名将,用实力证明自己并非废物。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他跌落神坛的原因是丢了汝南。
徐忠答应,只要能夺回豫州,就算他将功补过,官复原职,余下的功勋另算。
这无疑是让李扬激动起来,他当即任命了几名亲信,其中刘秀是副军都统,兼先锋大将,负责带领一万先锋军。
经过一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加上上司的看重,刘秀已经不是曾经那个初出茅庐的太学生了,而是手握一万兵马的将军。
和他的兄长一样,都是先锋大将。
而且得到了李扬看重,他的仕途将会更加顺利,两人的命运其实已经绑定在了一起。
营帐。
李扬站在主位上,两侧则分别是自己器重的七个将领。
其中大多数都是其旧部以及家将,讲武堂带出来的年轻人只有刘秀一人,邓禹朱佑等人也很优秀,但还是差着点。
现在中层将领的身份已经相当有前途了。
“这场仗我将一雪前耻!记得上次汝阴那场大败吗?我失去了所有!”
李扬慷慨激昂的发表战前宣言,“为将者,本不应该抱怨这些,技不如人,失败理所应当,但从王邑征伐赤眉军一战我看了出来。”
“他不如我!所以我不服,至于什么时运不济都是借口,既然想雪耻,那就堂堂正正的在战场上击败他!”
“大将军对我们何等信任,启用了一个败军之将,人应该有骨气!不能再容忍一次屈辱。”
“必胜!”
“必胜!”
众人也燃起了战意,纷纷齐声道。
人群中颇为不起眼的刘秀同样没有例外,振臂高呼,他对什么雪耻之类的原因没有感觉,毕竟他才刚刚加入进来没多久。
可既然大家都说了,也不能煞风景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