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fx2g.net!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465章 78年秋
  入秋以后,老刘家四合院的风光是一天比一天动人。
  家里处处点缀着一丛丛草,部分是草本的,也有盆栽或地种的。
  中秋时节正是百盛开的时候,老妈邓茹院子里种的秋葵、绣球、美人蕉开的正旺。
  闺女刘淑贤看到此情此景就开始了写生,她打小练就的油画水平还不错。
  着着画版上栩栩如生的鲜,爱画的她奶奶邓茹就笑出了声。
  这时节最让刘文刘武这些孩子们兴奋的就是打枣、摘葡萄。
  刘家老宅院外有三棵参天的枣树,这几棵枣树有些年头了。
  时到中秋枣儿成熟了,大伯母召集左邻右舍的孩子来吃枣。
  大人爬树上用长杆抢起打枣子,满树枣子唏里哗啦往下掉,地上的孩子冒着挨砸捡枣,“唉唷,咋那么疼啊!原来是被洋棘子蜇着了”,那孩子忍着疼依然捡枣。
  最后大家伙捡了一炕的枣,又分配了每个人的份额,一家的枣大家都吃了。
  …………
  一到八月初十,您看吧,京城里的各条街道上就热闹起来了。
  今年变化最大,多年不见的月饼摊、水果摊,卖“月光马儿”的摊、卖兔儿爷的摊、卖带枝的毛豆的摊、卖鸡冠等卉的摊,一个挨着一个出来了。
  就连饽饽铺也在自家门面的前边摆起了摊子,人们纷纷选购。
  就算是顶穷的人家也会买两块自来红或者自来白,在节日的当天晚上切成几小牙儿,全家分而食之。
  过八月节嘛!也有买酥皮点心应节的,即使大人不吃也要给孩子吃。
  中秋节的前一天,大伯母跟老妈邓茹这妯娌家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她们要在中秋节这天在院子里摆供桌上供。
  因为家里有十年没有举行过这种传统的中秋仪式了。
  今年刘家又恢复了老传统,所以这二老的劲头十足。
  这供桌上摆放了各色水果,红瓤西瓜,深紫色的葡萄,新鲜上市大的苹果,一肚皮籽儿的大石榴。
  中秋节期间,刘家庄正值秋果上市,水果特别丰富。
  像什么雅尔梨、沙果、白梨、水梨、苹果、海棠、欧李、鲜枣、葡萄、晚桃,又有带枝毛豆、果藕、西瓜,刘家庄的果园里是应有尽有。
  除了水果,桌子两边摆上用大盘子装的月饼。
  大伯母还做了大蒸饼,圆圆的,里面是香油分层,一层层中间夹的是各色干果,撒上青丝红丝金糕条,好看极了。
  当然,说起中秋老京城人传统的中秋节,最离不开的一样老物件儿那就是“兔儿爷”。
  早年间,这可是件一等一的好玩物。
  每当七月十五一过,京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摆摊卖“兔儿爷”的了。
  高矮胖瘦,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扮相妆容各不相同。
  有人就问,为什么京城过中秋要买“兔儿爷”呢?
  这是传说有一年,京城里突然起了瘟疫,几乎每家都有病人,且医治不好。
  天上月宫的嫦娥看到此情景,就派身边的玉兔下凡去为百姓们治病。
  玉兔下凡后就变成一个少女,骑上马、鹿、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为人们治病。
  人们为了表达谢意,纷纷送东西给她,但玉兔却什么都不要,只是向人们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还穿着男人衣服。
  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了月宫中。
  所以,为了纪念玉兔,人们就用泥塑造了各种各样玉兔的形象,姿态万千,非常可爱。
  为了感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所以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天,每家都会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并尊称她为“兔儿爷”。
  大部分“兔儿爷”是,人形兔面,用泥制成涂彩,最大者达一米左右,最小者二三寸。
  一律是广瓣嘴,支棱着两只耳朵,面颊如粉,身披“战袍”,“顶盔贯甲”,背插一杆靠背旗。
  有的兔儿爷“骑”虎,有的“骑”狮子,有的“骑”象,还有的“抱”着执杵捣药之小免。
  虽然是泥做的,倒也能显出一副威风凛凛的神态。
  …………
  八月十五这天晚上,月华高照,银辉洒下。
  刘家人忒讲究,就在院里、屋里点了好些灯,让天上的月光与地上的灯光交相辉映。
  当院面向东南方对月设下香案,摆满了时鲜瓜果,诸如西瓜、苹果、葡萄、枣、梨、栗子等,还有熟食毛豆、五香生、芋头之类。
  桌后挂着“月光马儿”也叫“兔儿爷码”、“月宫码”。
  这是一种木刻水彩印制的画儿,在香蜡铺和南纸店也都买得着。
  长者可达七八尺,短者也二三尺。
  画面的上半部有太阴星君(即月神)像和传说中的广寒宫,下半部是玉兔如人立着持杵捣药图。
  祭月时,将此画粘贴于用高粱秆做的架子上,放置祭桌的后边。
  桌上的香炉上插一枝生毛豆,代表月中的桂树。
  还要插上象征月亮里婆娑树的鸡冠,当然,也不能缺少带枝的熟毛豆,因为兔子最爱吃的是毛豆。
  案前放上的这些东西,都是有寓意的,不是胡乱摆放的。
  毛豆枝,代表月中的桂树;鸡冠,象征月亮里的娑罗树;九节藕,象征“九九”至尊意。
  供桌上除摆放水果有讲究外,上供用的月饼,也是有讲究的,必须是“自来红”,而不能是“自来白”。
  据说一是讨个吉利,二是好看好吃。
  供品摆放完毕后,还要在供桌前铺有一块红毡供人们祭拜之用。
  一切就绪,大伯母带着全家大大小小的女眷,准备红烛高烧,焚香拜月。
  和春节祭祀的形式一样,待布置停当后。
  拜月时,一般是徒手望空而拜,另外所谓拜月,就是向嫦娥遥拜,所以中秋拜月,一般是妇女拜,男性则不拜月。
  所以京城的习俗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一说。
  只见月亮渐渐由东南升起,家中的女人们在刘之野的大伯母带领下,依长幼顺序,一一叩拜起了月亮。
  祭月完毕,“月光马儿”即可连同“千张儿“、“金银锭”一起焚之,到来年再“请”——不能说“买”,要说“请”。
  可是,不买“请”不来。
  供毕,全家团坐,饮酒赏月,
  分享瓜果、月饼等祭品。
  月饼是自己家做的“自来红”、“自来白”,酒是自酿的“桂酒”。
  大伯母做月饼是一把好手,昨儿个就买来粮油作料,回家活好面兑上馅用模子填馅然后磕出月饼,还有刻着”福”、”寿”的模子。
  她做的月饼,松脆、香酥、层酥相叠,重油而不腻,甜咸适口,颇为家人们所青睐。
  再说说京城人喝桂酒。
  相传桂酒的最初酿造者,是一个依靠售卖自酿葡萄酒为生的寡妇,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酿酒仙子。
  在开始的时候,她并没有酿造桂酒,只是在一次机缘之下,她在山上碰到了一个老者,那个老者应该是上山砍柴途中受伤了,坐在路边求助。
  酿酒仙子想施救,但面对奄奄一息的老者,自己身上连水壶都没有带,不知怎么施救。
  看着嘴唇干裂的老者,她无奈之下,咬破自己的手指,想用自己的血液来为这位老者解渴。
  就在血液流入老者嘴唇的瞬间,老者忽然不见了。一阵清风过后,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贮满许许多多小黄纸包,另有一张黄纸条,上面写着:
  “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福高桂树碧,寿高满树。采酿桂酒,先送爹和妈。吴刚助善者,降灾奸诈滑。”……
  院子四方合围,围出一家人平平淡淡的幸福。
  院落重重庭院深深,一家人济济一堂这才是团聚的时刻。
  今年的中秋节,是全家人最为团圆的一年。
  前年的那个中秋节,刘之野身先士卒,正身处灾区一线,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抗震救灾的工作。
  与此同时,刘之泰与贺红梅夫妇俩也并未在家中团聚。
  而是同样在灾区,身着白衣,夜以继日地投入到紧张的医护工作中,为灾区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到了去年中秋,家中却突遭变故,老爷子不幸罹患重病,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如同乌云般笼罩在全家人的心头,给原本温馨和睦的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阴霾。
  好在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与精心照料,老爷子终于顽强地战胜了病魔,在半年的时间后逐渐康复。
  然而,这一场大病终究还是对老爷子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损耗,让他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甚至让人不禁担忧起他的余生。
  但老爷子却显得异常豁达与乐观,他慈祥地笑着安慰着身边的一众后辈:“呵呵,我都已经活到鲐背之年了,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俗话说得好,阎王不收自己个儿去!我这一辈子能活这么大岁数,已经赚够了,尔等就莫要再为我悲伤了!”
  尽管深知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经之路,无法避免,
  然而刘元生与刘竟斋这对兄弟,以及他们这些孙辈刘之野、刘之泰、刘铁林、刘玉翠、刘之若等人,对此却难以释怀。
  在他们心中,老爷子不仅是血肉至亲,更是刘氏一族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是族人心中永恒的灯塔。
  正因如此,当老爷子身染重病之时,整个刘家庄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下,人人心中焦虑不安,仿佛失去了主心骨一般。
  实际上,他们内心深处最为担忧的是,一旦老爷子这一代人全部离去,刘氏家族是否还能维持现有的凝聚力,继续稳步前行?
  尽管刘之野已被刘氏族人默认为无可争议的话事人,在他的卓越领导下,刘氏一族也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然而,与老爷子在刘氏一族中根深蒂固的威望相比,刘之野仍稍显逊色。
  老爷子在族中的影响力,仿佛一座巍峨的高山,让人难以企及。
  ……
  刘之野深知老爷子已至暮年,生命之火即将熄灭,心中悲痛万分。
  尽管他拥有不凡的能力,却也无法逆转生老病死这一无情的自然法则。
  面对这无法改变的命运,刘家人选择珍惜老爷子余下的每一刻,陪伴在他身旁,给予他温暖与慰藉,希望他能安心地、无憾地走向生命的终点。
  因此,父亲刘竟斋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毅然决然地告别了自己倾注了几十年心血的教育事业,选择了提前退休。
  他渴望在家中多陪伴年迈的老爷子,共度温馨的时光,弥补过去因工作繁忙而缺失的陪伴。
  与此同时,大伯刘元生也做出了相似的抉择。
  他将手中紧握多年的养殖事业,放心地交给了刘氏家族中那些年轻有为的后辈们去管理,自己则退居二线,享受着悠闲的晚年生活。
  就这样,大伯刘元生、父亲刘竟斋、三大爷刘元海等老一辈人物,相继退休,刘氏家族也正式迎来了二代目的时代。
  今年的中秋节,对刘家而言,是近年来最为团聚的一天。
  家中的大人小孩,无一缺席,齐聚一堂。
  老爷子虽然年事已高,耳背得厉害,常常听不清晚辈们的谈笑声,但那份浓浓的亲情氛围,他却感受得真切。
  他躺在院子里的躺椅上,身上盖着毛巾被,目光慈祥地扫过满院嬉戏打闹的第四代孩子们。
  那些稚嫩的笑声,活泼的身影,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他那颗历经沧桑的心。
  老爷子脸上的笑容却异常灿烂,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幸福。
  在这个团圆的时刻,老爷子仿佛看到了家族血脉的延续,感受到了家族的温暖与力量。
  这份团聚的喜悦,让他忘却了岁月的流逝,心中充满了对刘氏未来的美好憧憬。
  刘之野半蹲在老爷子身前,紧紧握着那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关切地问道:“爷爷,您是不是累了?要不,我扶您回屋去歇会儿吧?”他的眼神中满是担忧。
  老爷子缓缓转过头,目光温和地落在刘之野的脸上,轻轻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不急,让我再好好看看这些小家伙们。”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不舍与期待。
  接着,他抬起手指向不远处嬉戏的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之野啊,你的担子最重,以后这个家就全靠你来守护了!”
  刘之野泪满盈眶,却笑着对老爷子点点头,“您老放心吧!有我在刘氏一定会兴旺!”
  老爷子满含欣慰地凝视着他最为器重的孙子,目光中满是骄傲与期待。
  他注意到刘之野眼角边悄然爬上的那一抹细纹,不禁轻声感慨:“你也到了不惑之年,照顾好自己,看着他们别走歪路就成,有些事,莫强求,能看开就好!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爷孙说着话,大伯母麻利儿地端出来一大盆“胜芳蟹。”
  “螃蟹来喽!大家都趁热吃啊!”
  “哦!吃螃蟹喽!”一群小的也不再闹腾了,猴急的上前来,抓起还烫手的螃蟹就开始吃了起来。
  一到中秋,人们就有吃螃蟹的习俗。
  老京城人说起吃螃蟹那可有个讲儿:是尖脐儿吃膏儿,圆脐儿吃黄儿啊!螃蟹您蒸着吃,那是最通常的吃法了。
  其实,讲究的人吃醉蟹。
  其味道清香肉活,味鲜吊舌,有着“天下第一美味”之称。
  但是吃醉蟹对螃蟹的品质有要求,最上等的当然是刘家庄出产的“胜芳蟹”。
  京城人爱吃蟹也爱做蟹,蒸、煮、炸等方式应有尽有,螃蟹也成了京城人们中秋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家常美食了。
  刘家庄特产的“胜芳蟹”,乃是京城水产界的一颗璀璨明珠,每逢中秋佳节前后,便纷纷涌上市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尽管近年来刘家庄的螃蟹产量颇为可观,却依然难以满足市场的庞大需求,常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不过即使是这样,街道办也没有短缺了这里的人们过节发放福利。
  槐现在是刘家庄自行车厂里的一名正式工人,平日里勤勉有加。
  中秋佳节这天,自行车厂特意给工人们放了一天假,让大家得以享受这个团圆的时刻。
  天刚蒙蒙亮,槐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厂里,领取了属于自己的中秋节福利。
  四斤香甜可口的月饼,两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六斤肥美诱人的“胜芳蟹”,还有两瓶醇厚甘冽的“太行”酒,这些丰厚的礼物让槐满心欢喜。
  一路上,小当的心情格外舒畅,她归心似箭,蹬着脚下的自行车跟那风火轮似的。
  自行车厂今年的福利真是比往年好多了,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品质上乘。
  小当想着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些美味佳肴,共度佳节的美好画面,嘴角不禁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等她推开家门,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
  “奶奶!”小当清脆地喊道,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妈!我回来了!”她一边喊着,一边将手中的包裹轻轻放在桌子上,脸上洋溢着回家的喜悦。
  “回来就回来了呗,你瞎嚷嚷什么呀!”棒梗从屋内走出,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悦。他的眼神里透露出一丝烦躁,似乎正被什么心事困扰。
  小当看着哥哥棒梗这副欠揍样,心中不禁感到纳闷。
  她转头看向一旁正在忙碌打扫卫生的槐,低声问道:“咱哥这是怎么啦?大清早的,就跟吃了枪药似的,谁惹他了?”
  槐凑近她的耳边,压低声音说道:“嗨!他这是在跟咱妈怄气呢吧?”
  小当一脸疑惑地问道:“这大过节的,他这怄哪门子气啊?”
  槐不屑地翻了个白眼,回答道:“还能有啥原因,不就是因为给他那老丈人送礼的事情嘛!”
  (本章完)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战少,你媳妇又爬墙了

繁初

社死得到的男朋友

清茶与

医妾

北枝寒

影子

麦阿秋

贼老天你该死

不再恋爱(2)

甘愿做狗(h 1v2)

乔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