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破局之法
面对周玉的问题,李诺只能再次辟谣。
周玉得到答案,走的时候,表情居然有些可惜。
李诺又在衙房等了一会儿,左相从外面走进来,说道:“你的折子,三省已经通过了,工部会尽快将新法刊印出来,送到地方州府,从此刻起,新法已经施行了……”
其实左相不说,李诺也已经知晓结果。
刚才他的法家和儒家修为莫名其妙的增长了一些,肯定是新法通过的功劳。
同样的情形,他在赵国的时候,已经经历过一次了。
立法永远是法家修行的最快捷径。
如果能让大陆所有的国家,都奉行他制定的律法,法家第六境唾手可得,儒家怕是也得涨到第四境甚至第五境。
自从儒家入境之后,修为增长就没有停止过。
无论是秉公执法,推行医改,还是鼓励墨家,改进兵家,只要是为了百姓,各家修为增长的同时,儒家修为也在增长。
可惜立法只涨修为,不涨寿命。
以李诺现在对阴阳术的理解,寿命不会凭空增加,只能从一个人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
他增加的寿命,莫不是源自犯人们?
只是这其中的损耗实在是大了点。
李诺对左相抱了抱拳,说道:“多谢大人。”
他很清楚,新法能这么快通过,看的是左相面子。
左相舒了口气,说道:“以往也有许多人想要修改律法,但即便是三省通过,权贵们也会集体反对,导致新法还未推行就被废除,这一次,恐怕不会有人阻碍了……”
大夏权贵,虽不直接参与朝事,但却能搅黄朝廷已经定下的决议。
这些年,为了某些律法的顺利推行,他和右相,不得不向权贵妥协,答应他们的一些非分条件。
这种情况,以后恐怕不会再发生了。
因为大夏已经快没有权贵了。
这半年来,权贵们被砍头的砍头,刺杀的刺杀,就算是少数侥幸不死的,也早就逃离了长安,再也不可能对朝廷产生什么影响。
回过神之后,左相又问道:“关于医改,你有什么需要朝廷帮助的?”
李诺道:“医疗改制,需要大量的银子,以及医师。”
左相轻叹一声,说道:“国库这些年一直吃紧,今年更是各部都急需要钱,户部至多能拨款五万两,至于医师,太医院太医们大都闲暇,你可随意调遣。”
李诺道:“我一会儿去一趟太医院,和他们商议此事。”
左相点了点头,说道:“有什么问题,随时告诉我。”
说罢,他转身走出衙房,走到门口的时候,他脚步微微一顿,回过头,脸上露出好奇之色,问道:“本相有个问题……”
李诺道:“我和赵国女皇只是朋友。”
左相表情有些失望,摇头离去。
太医院。
十几名医官,挤在一张桌前,场面嘈杂而混乱。
“这就是那本医书?”
“你从哪里得到的?”
“从赵国商人手里买的,那个黑心商人,要了本官整整一百两!”
“我看看我看看!”
一位医正昨日从赵国商人手中买到了一本《医疗手册》,太医院众人如获至宝。
这是大夏六科状元李诺在赵国编写的医书,其中提出了很多开创性的理论,虽然太医院众人看的一头雾水,但据说,许多在这本医书上署名的赵国医者,修为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要说他们不嫉妒,当然是不可能的。
这几乎是白捡的便宜,最终却都便宜了外人。
就在他们捧着这本医书研究的时候,身后传来一道声音:“都挤在这里干什么?”
众人回过头,看到一道年轻的身影站在门口。
“见过李大人!”
太医们纷纷站定,对李诺躬身行礼。
片刻后,李诺坐在主位之上,问道:“左相欲要推行医改,大家都知道了吧?”
太医令拱手道:“回李大人,中书省已经知会过了,医改之事,让我们全力配合李大人。”
赵国的医改,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已经为大夏起了一个好头。
这种事情,仅凭李诺一个人是不行的。
必须得到更多医家的支持。
正是因为赵国医家的大力支持,又出钱又出力,医改在赵国才能进行的那么顺利。
李诺从桌上拿起那本《医疗手册》,这本书,他在赵国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他临走前,工部正在大量刊印,要求赵国的医家人手一册。
李诺看着众人,说道:“这本手册,虽然已经刊印了,但还有很多地方不太完美,我打算再修改修改,诸位都是经验丰富的医家,不知道愿不愿意帮帮本官……”
众人闻言,心中大喜。
他们这几十年可不是白活的,又岂能听不出,这是李大人送他们好处。
“愿意愿意,当然愿意!”
“这是下官的荣幸!”
“多谢李大人!”
李诺笑了笑,说道:“不客气,医改是惠及百姓,壮大医家的好事,希望接下来,我等能通力合作,将此事尽快落实,户部会拨款五万两,用于推行医改,我个人再捐一万两……”
听闻此言,太医们也不好意思沉默,纷纷开口。
“下官捐五千两。”
“下官捐三千两。”
“下官捐一千两……”
这些银两,虽然抵得上他们数年甚至十年以上的俸禄,但太医和其他官员不同,俸禄只是他们收入的一小部分,每次去给权贵们看病,虽说都是奉命出诊,但权贵们也都会给予重金酬谢。
医改是个无底洞,国库没有多余的银子给他们,李诺就只能自己拉赞助。
当然也不是白拉,医改越成功,他的医家和儒家修为,提升就越快。
只不过,在赵国的时候,孙大夫随便动动嘴皮子,就是几万两几万两的经费,不知道是大夏的太医比较穷,还是孙大夫有什么讨银子的独门秘术。
当然,人家给五千两三千两的,也算是很支持了,李诺不好意思多要。之后,李诺和他们继续商议了一下细节。
在长安建立医学院不难,太医院的太医们,平日里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前去授课以及出诊,而且分文不取。
根据在赵国积攒的经验,为了避免医疗挤兑,百姓看病的诊费,可以设置几个档位。
第一境的医师十文,第二境二十文,第三境五十文,第四境一百文。
这样能够阻挡九成以上没病找病凑热闹的人。
对于长安的底层百姓来说,一百文大概是他们一到两天能赚到的钱,几乎都能承担得起。
因为有赵国的先例,李诺以为大夏的医改,应该也会很顺利。
但第二日,太医令就面色复杂的来到了中书省。
片刻后,李诺蹙眉看着他,问道:“涨价?”
太医令点了点头,说道:“一夜之间,长安所有的药商,都将手中的药材涨价了数倍不止……”
想要降低百姓看病的成本,一要降低诊金,二要降低药材的价格。
诊金好降,太医拿国家俸禄,诊治是免费的,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学徒,要先在朝廷公立的医馆待上几年,由太医院统一管理,能够将诊金控制到百姓能够接受的程度。
但药材是需要成本的。
朝廷不可能免费提供所有的药材,国库根本负担不起。
在赵国的时候,也是赵国的整个医家团体,主动让渡出了一部分利益,几乎以成本价将药材卖给朝廷。
但到了大夏,事情的发展却截然不同。
朝廷要进行医改,他们将药材涨价数倍,这是公然和朝廷作对。
一般人没这个胆子。
李诺问道:“那些药商什么来头?”
太医令叹了口气,说道:“大夏所有药商,都在六大世家旗下,朝廷虽然也有尚药局,但尚药局种植的药材,太医院堪堪够用,想要另开医馆,就必须从药商手里采购……”
李诺目光动了动,喃喃道:“六大世家……”
赵国的药材,其实也是被垄断的,但垄断赵国药材的,是赵国的医家。
虽然赵国的医家也重利,可他们也有医者的情怀。
在赵国朝廷进行医疗改革的时候,他们选择了牺牲一部分利益,支持朝廷,造福百姓。
太医令继续说道:“不仅仅是药商,长安的医馆,也近乎都是世家大族的产业,朝廷要建立廉价的医馆,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会这么做也不意外……”
他语气顿了顿,又道:“世家大族在长安的影响,还是最小的,在长安之外,九成以上的医馆都属于他们,十成的药商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下,外人很难染指,大夏的医家,要么归顺世家豪族,要么依附朝廷,要不然,根本没有生存的余地……”
李诺终于意识到,他还是太过理想了。
赵国和大夏,国情有本质上的不同。
连在长安推行医改,都会遇到这样的阻碍,出了长安,岂不是寸步难行?
衙房之内,左相一掌拍在桌面之上,怒道:“他们好大的胆子,税改如此,医改也是如此,他们真就见不得百姓过上一点好日子吗!”
他沉声道:“此事必然有人幕后主导,查一查,到底是谁在阻碍医改!”
这种事情,明镜司显然比中书省更擅长。
半个时辰后,李诺就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他拆开吴管家送来的信笺,上面只有两个字。
王家。
自去年“双王之乱”之后,王家在朝堂上的势力,几乎被清缴干净。
但他们对于大夏的影响,早已渗透到了方方面面。
左相沉着脸,低声道:“又是王家……”
提起王家,这位第五境大儒的脸上,也出现了些许狰狞。
朝廷的政令之所以难以出长安,就是因为这些世家大族的存在,而王家,又是当代的世家之首。
他们的手中,掌控了大量的土地,但又不用纳税。
朝廷想推行田亩变法,还田于民,他们就是最大的阻碍。
三省多次推行法令,希望控制世家所能拥有的土地上限,被他们煽动权贵否决。
朝廷欲要取消他们的免税权力,派去的税官,莫名其妙的死在半路。
朝廷要扩大官学,科举改制,但建在各州的官学,根本收不上学生,最优异的学生,全都进了他们的私学。
这些人轻易的考入四大书院,入朝为官之后,处处为他们争取利益。
地方的官员,刚刚派去数月,就会被他们所收买,与他们沆瀣一气,欺上瞒下,全然忘记了在儒庙前的承诺。
在赵国很轻松就推行的医改,到了大夏,竟然连第一步都无法迈出。
左相缓缓的坐在椅子上,挺直的脊梁,微微有些弯曲。
为了改变这一切,他努力了数十年,无数弟子因此而死,但他仍旧看不到丝毫希望……
尚书省。
一名官员走进衙房,对右相说道:“老师,他们的医改还未推行,就遇到了阻碍,几大世家控制的药商,一夜之间,将药材的价格涨了数倍……”
右相脸上没有露出任何意外之色,说道:“不过是一遍一遍重复而已,当初是李玄靖,如今又轮到了他的儿子,崔俭死了那么多弟子还不够,还想再搭几个进去吗?”
他放下手中的一封折子,脸上露出些许好奇,缓缓道:“当初李玄靖带着一群新科进士游行抗议,十七位新科进士,只活了他一个,二十年后,不知道他儿子会怎么做?”
中书省。
相似的情形,左相已经经历了无数次。
他看向李诺,问道:“你是六科状元,这世上没有几个人比你更聪明,你告诉老夫,朝廷变法的出路在哪里,大夏百姓的出路在哪里?”
这个问题的答案,李诺还真的知道。
大夏国祚,只有短短三百年,再往前,是无比混乱的战国,可以借鉴的历史太少了。
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周期一遍又一遍,留下了太多宝贵的经验。
任何问题,都能在那漫长的历史中找到答案。
当王朝末年,土地严重兼并,国家资源大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百姓仅仅是活着就很辛苦了,应该如何破局,如何挣脱世家豪族与乡绅地主的压迫与剥削?
很简单。
杀光他们。
(本章完)
面对周玉的问题,李诺只能再次辟谣。
周玉得到答案,走的时候,表情居然有些可惜。
李诺又在衙房等了一会儿,左相从外面走进来,说道:“你的折子,三省已经通过了,工部会尽快将新法刊印出来,送到地方州府,从此刻起,新法已经施行了……”
其实左相不说,李诺也已经知晓结果。
刚才他的法家和儒家修为莫名其妙的增长了一些,肯定是新法通过的功劳。
同样的情形,他在赵国的时候,已经经历过一次了。
立法永远是法家修行的最快捷径。
如果能让大陆所有的国家,都奉行他制定的律法,法家第六境唾手可得,儒家怕是也得涨到第四境甚至第五境。
自从儒家入境之后,修为增长就没有停止过。
无论是秉公执法,推行医改,还是鼓励墨家,改进兵家,只要是为了百姓,各家修为增长的同时,儒家修为也在增长。
可惜立法只涨修为,不涨寿命。
以李诺现在对阴阳术的理解,寿命不会凭空增加,只能从一个人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
他增加的寿命,莫不是源自犯人们?
只是这其中的损耗实在是大了点。
李诺对左相抱了抱拳,说道:“多谢大人。”
他很清楚,新法能这么快通过,看的是左相面子。
左相舒了口气,说道:“以往也有许多人想要修改律法,但即便是三省通过,权贵们也会集体反对,导致新法还未推行就被废除,这一次,恐怕不会有人阻碍了……”
大夏权贵,虽不直接参与朝事,但却能搅黄朝廷已经定下的决议。
这些年,为了某些律法的顺利推行,他和右相,不得不向权贵妥协,答应他们的一些非分条件。
这种情况,以后恐怕不会再发生了。
因为大夏已经快没有权贵了。
这半年来,权贵们被砍头的砍头,刺杀的刺杀,就算是少数侥幸不死的,也早就逃离了长安,再也不可能对朝廷产生什么影响。
回过神之后,左相又问道:“关于医改,你有什么需要朝廷帮助的?”
李诺道:“医疗改制,需要大量的银子,以及医师。”
左相轻叹一声,说道:“国库这些年一直吃紧,今年更是各部都急需要钱,户部至多能拨款五万两,至于医师,太医院太医们大都闲暇,你可随意调遣。”
李诺道:“我一会儿去一趟太医院,和他们商议此事。”
左相点了点头,说道:“有什么问题,随时告诉我。”
说罢,他转身走出衙房,走到门口的时候,他脚步微微一顿,回过头,脸上露出好奇之色,问道:“本相有个问题……”
李诺道:“我和赵国女皇只是朋友。”
左相表情有些失望,摇头离去。
太医院。
十几名医官,挤在一张桌前,场面嘈杂而混乱。
“这就是那本医书?”
“你从哪里得到的?”
“从赵国商人手里买的,那个黑心商人,要了本官整整一百两!”
“我看看我看看!”
一位医正昨日从赵国商人手中买到了一本《医疗手册》,太医院众人如获至宝。
这是大夏六科状元李诺在赵国编写的医书,其中提出了很多开创性的理论,虽然太医院众人看的一头雾水,但据说,许多在这本医书上署名的赵国医者,修为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要说他们不嫉妒,当然是不可能的。
这几乎是白捡的便宜,最终却都便宜了外人。
就在他们捧着这本医书研究的时候,身后传来一道声音:“都挤在这里干什么?”
众人回过头,看到一道年轻的身影站在门口。
“见过李大人!”
太医们纷纷站定,对李诺躬身行礼。
片刻后,李诺坐在主位之上,问道:“左相欲要推行医改,大家都知道了吧?”
太医令拱手道:“回李大人,中书省已经知会过了,医改之事,让我们全力配合李大人。”
赵国的医改,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已经为大夏起了一个好头。
这种事情,仅凭李诺一个人是不行的。
必须得到更多医家的支持。
正是因为赵国医家的大力支持,又出钱又出力,医改在赵国才能进行的那么顺利。
李诺从桌上拿起那本《医疗手册》,这本书,他在赵国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他临走前,工部正在大量刊印,要求赵国的医家人手一册。
李诺看着众人,说道:“这本手册,虽然已经刊印了,但还有很多地方不太完美,我打算再修改修改,诸位都是经验丰富的医家,不知道愿不愿意帮帮本官……”
众人闻言,心中大喜。
他们这几十年可不是白活的,又岂能听不出,这是李大人送他们好处。
“愿意愿意,当然愿意!”
“这是下官的荣幸!”
“多谢李大人!”
李诺笑了笑,说道:“不客气,医改是惠及百姓,壮大医家的好事,希望接下来,我等能通力合作,将此事尽快落实,户部会拨款五万两,用于推行医改,我个人再捐一万两……”
听闻此言,太医们也不好意思沉默,纷纷开口。
“下官捐五千两。”
“下官捐三千两。”
“下官捐一千两……”
这些银两,虽然抵得上他们数年甚至十年以上的俸禄,但太医和其他官员不同,俸禄只是他们收入的一小部分,每次去给权贵们看病,虽说都是奉命出诊,但权贵们也都会给予重金酬谢。
医改是个无底洞,国库没有多余的银子给他们,李诺就只能自己拉赞助。
当然也不是白拉,医改越成功,他的医家和儒家修为,提升就越快。
只不过,在赵国的时候,孙大夫随便动动嘴皮子,就是几万两几万两的经费,不知道是大夏的太医比较穷,还是孙大夫有什么讨银子的独门秘术。
当然,人家给五千两三千两的,也算是很支持了,李诺不好意思多要。之后,李诺和他们继续商议了一下细节。
在长安建立医学院不难,太医院的太医们,平日里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前去授课以及出诊,而且分文不取。
根据在赵国积攒的经验,为了避免医疗挤兑,百姓看病的诊费,可以设置几个档位。
第一境的医师十文,第二境二十文,第三境五十文,第四境一百文。
这样能够阻挡九成以上没病找病凑热闹的人。
对于长安的底层百姓来说,一百文大概是他们一到两天能赚到的钱,几乎都能承担得起。
因为有赵国的先例,李诺以为大夏的医改,应该也会很顺利。
但第二日,太医令就面色复杂的来到了中书省。
片刻后,李诺蹙眉看着他,问道:“涨价?”
太医令点了点头,说道:“一夜之间,长安所有的药商,都将手中的药材涨价了数倍不止……”
想要降低百姓看病的成本,一要降低诊金,二要降低药材的价格。
诊金好降,太医拿国家俸禄,诊治是免费的,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学徒,要先在朝廷公立的医馆待上几年,由太医院统一管理,能够将诊金控制到百姓能够接受的程度。
但药材是需要成本的。
朝廷不可能免费提供所有的药材,国库根本负担不起。
在赵国的时候,也是赵国的整个医家团体,主动让渡出了一部分利益,几乎以成本价将药材卖给朝廷。
但到了大夏,事情的发展却截然不同。
朝廷要进行医改,他们将药材涨价数倍,这是公然和朝廷作对。
一般人没这个胆子。
李诺问道:“那些药商什么来头?”
太医令叹了口气,说道:“大夏所有药商,都在六大世家旗下,朝廷虽然也有尚药局,但尚药局种植的药材,太医院堪堪够用,想要另开医馆,就必须从药商手里采购……”
李诺目光动了动,喃喃道:“六大世家……”
赵国的药材,其实也是被垄断的,但垄断赵国药材的,是赵国的医家。
虽然赵国的医家也重利,可他们也有医者的情怀。
在赵国朝廷进行医疗改革的时候,他们选择了牺牲一部分利益,支持朝廷,造福百姓。
太医令继续说道:“不仅仅是药商,长安的医馆,也近乎都是世家大族的产业,朝廷要建立廉价的医馆,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会这么做也不意外……”
他语气顿了顿,又道:“世家大族在长安的影响,还是最小的,在长安之外,九成以上的医馆都属于他们,十成的药商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下,外人很难染指,大夏的医家,要么归顺世家豪族,要么依附朝廷,要不然,根本没有生存的余地……”
李诺终于意识到,他还是太过理想了。
赵国和大夏,国情有本质上的不同。
连在长安推行医改,都会遇到这样的阻碍,出了长安,岂不是寸步难行?
衙房之内,左相一掌拍在桌面之上,怒道:“他们好大的胆子,税改如此,医改也是如此,他们真就见不得百姓过上一点好日子吗!”
他沉声道:“此事必然有人幕后主导,查一查,到底是谁在阻碍医改!”
这种事情,明镜司显然比中书省更擅长。
半个时辰后,李诺就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他拆开吴管家送来的信笺,上面只有两个字。
王家。
自去年“双王之乱”之后,王家在朝堂上的势力,几乎被清缴干净。
但他们对于大夏的影响,早已渗透到了方方面面。
左相沉着脸,低声道:“又是王家……”
提起王家,这位第五境大儒的脸上,也出现了些许狰狞。
朝廷的政令之所以难以出长安,就是因为这些世家大族的存在,而王家,又是当代的世家之首。
他们的手中,掌控了大量的土地,但又不用纳税。
朝廷想推行田亩变法,还田于民,他们就是最大的阻碍。
三省多次推行法令,希望控制世家所能拥有的土地上限,被他们煽动权贵否决。
朝廷欲要取消他们的免税权力,派去的税官,莫名其妙的死在半路。
朝廷要扩大官学,科举改制,但建在各州的官学,根本收不上学生,最优异的学生,全都进了他们的私学。
这些人轻易的考入四大书院,入朝为官之后,处处为他们争取利益。
地方的官员,刚刚派去数月,就会被他们所收买,与他们沆瀣一气,欺上瞒下,全然忘记了在儒庙前的承诺。
在赵国很轻松就推行的医改,到了大夏,竟然连第一步都无法迈出。
左相缓缓的坐在椅子上,挺直的脊梁,微微有些弯曲。
为了改变这一切,他努力了数十年,无数弟子因此而死,但他仍旧看不到丝毫希望……
尚书省。
一名官员走进衙房,对右相说道:“老师,他们的医改还未推行,就遇到了阻碍,几大世家控制的药商,一夜之间,将药材的价格涨了数倍……”
右相脸上没有露出任何意外之色,说道:“不过是一遍一遍重复而已,当初是李玄靖,如今又轮到了他的儿子,崔俭死了那么多弟子还不够,还想再搭几个进去吗?”
他放下手中的一封折子,脸上露出些许好奇,缓缓道:“当初李玄靖带着一群新科进士游行抗议,十七位新科进士,只活了他一个,二十年后,不知道他儿子会怎么做?”
中书省。
相似的情形,左相已经经历了无数次。
他看向李诺,问道:“你是六科状元,这世上没有几个人比你更聪明,你告诉老夫,朝廷变法的出路在哪里,大夏百姓的出路在哪里?”
这个问题的答案,李诺还真的知道。
大夏国祚,只有短短三百年,再往前,是无比混乱的战国,可以借鉴的历史太少了。
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周期一遍又一遍,留下了太多宝贵的经验。
任何问题,都能在那漫长的历史中找到答案。
当王朝末年,土地严重兼并,国家资源大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百姓仅仅是活着就很辛苦了,应该如何破局,如何挣脱世家豪族与乡绅地主的压迫与剥削?
很简单。
杀光他们。
(本章完)